2016年伊始,A股市場的走向成為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尤其是2016年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會在哪些行業或板塊?注冊制、深港通對A股市場影響幾何?
本期基金周刊邀請了南方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史博、寶盈基金副總經理楊凱、景順長城基金投資總監余廣等三家業績優良的深圳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負責人,就上述投資者關心的A股市場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2016年A股結構性牛市依然可期
《基金周刊》:您對2016年A股市場的表現有何展望?主要風險因素有哪些?
史博:2016年A股市場慢牛的動力仍在。穩經濟增長需要相對靈活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供應量充裕且利率依然處于下行區間。同時,我國居民可投資資產過百萬億元,大類資產配置會傾向于權益類資產投資。
展望2016年,A股市場可能是一個震蕩牛市行情。如果在短期內漲幅過大,公司估值提升,但企業盈利沒有和股價同步上升,會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加大。
2016年A股市場的主要風險在于:一、估值變化成為股價主要驅動因素時,市場波動較大;一旦短期上漲太快,后續回調時可能形成羊群效應;二、兩年做的并購重組項目,很多承諾未來三年業績持續增長,但明年的實際業績可能出現不達預期的情況,引發市場對于并購增長的態度變化。
楊凱: 2016年A股將呈現震蕩分化。2016年重點公司盈利增速預計將顯著回落,但市場走勢和基本面關系逐漸弱化,目前市場整體估值處于歷史高位,轉型時期以新興成長為主導的結構性慢牛依舊可期。
2016年需關注的三大風險:階段性強刺激、通縮及競爭性貶值、資金面供需失衡。一、在穩增長壓力下,若進行階段性強刺激,資金脫虛入實將對市場形成負面沖擊;二、大宗持續通縮和美聯儲連續加息,可能導致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和新興市場如拉美區域的金融風險集中爆發;三、貨幣寬松邊際幅度減弱,注冊制推進和戰略新興板推出等制度調整促使融資節奏加快的累積負面效應可能會逐步體現。
余廣:2016年市場主要的風險來源于兩方面:美國退出寬松引發的新興市場波動風險,以及國內的信用風險。
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利于跨境資金回流美國,但美聯儲2016年將進入加息周期,對于其他經濟體尤其是新興經濟體而言,一個明顯的風險是資金流逆轉。從過去30年歷次美國加息周期的影響來看,加息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新興市場國家與美國的利差和匯率,這些影響繼而傳導向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從而使新興市場的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和償還外債的壓力激增,并一定程度上挾持了貨幣政策,從而引致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不穩定。
國內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大帶來信用風險提升,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負面評級行動大幅上升,信用違約事件層出不窮,信用利差有走闊風險,要警惕違約帶來的負面影響。
2016年投資機會或將來自于主動選股
《基金周刊》:您對慢牛行情是如何理解的?2016年A股市場的結構性投資機會主要落在哪些行業或主題?
史博:2016年A股市場有整體性機會。績優的大盤藍籌股和有成長預期的中小市值公司都有表現機會,但股價驅動因素不同。
大盤藍籌股會向永續債券投資方向演進,投資人著重于長期持有,看重公司有形資產的真實價值,經營現金流、持續分紅派息能力,穩定的凈資產收益率等。
近期,險資頻頻舉牌地產、金融、消費等領域優質藍籌股,根本原因是在低利率背景下,藍籌股的分紅收益率很有吸引力,預計在2015年底上演的上市公司控股權之爭可能在2016年更常見。這也表明產業資本對于藍籌股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投資者可繼續關注經營穩健、現金流好、分紅意愿強烈的藍籌股的機會。
中小市值公司的股價驅動因素在于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通過內生增長或者外延并購走在細分子行業的前沿,更依賴于管理團隊的眼光和執行力。成長股的驅動因素在于企業內在的科技含量、創新能力以及把握客戶需求變化的能力。
總之,無論是代表大盤藍籌的銀行、地產、保險,還是經營穩健的耐用消費品,如家電、汽車,或者會在未來幾年持續成為潛在市場熱點的新能源汽車、環保、軍工、國企改革、人工智能、二次元消費、VR、云計算、大數據、智能駕駛、教育、體育,都會在2016年有所表現。
楊凱:A股的慢牛行情依然是結構性的。從日、美、韓等國經濟轉型期的經驗看,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比重不斷上升,構成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契合時代特征的新興產業和消費服務業是牛股輩出的領域,這也將是未來數年的經濟轉型期的持續熱點。
余廣:近兩年的股市繁榮大部分靠分母,即通過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和改革帶來的轉型預期來提升估值,而分子上的企業盈利并沒有明顯改善。
2016年的企業盈利不支持瘋牛行情,但低利率時代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市的趨勢未變,供給側改革將成為驅動內生增長的關鍵,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貨幣政策從主角變配角,降息空間明顯收窄,2015年市場暴跌以后杠桿率難以恢復,想賺流動性的錢和別人的錢越來越難,但有希望賺企業的錢。一是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等有收入增長的行業,二是收入雖仍難改善,但成本節約將緩慢改善企業盈利。因而未來A股格局將從過去幾年估值提升的快牛演變為以企業盈利為主要驅動的慢牛格局。
2016年的機會將來自于主動選股,自下而上精選優質個股,空間大于指數。由于低利率時代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市的趨勢未變,供給側改革將成為驅動內生增長的關鍵,市場呈現百放齊放的格局,板塊輪動更快,精選個股策略更優。
主題投資方面,“十三五”規劃所呈現的中長期發展方向重要性非比尋常,同樣也將孕育未來資本市場上的超額收益。創新發展對應方向的關鍵布局最值得高度重視,主要包括中國制造2025、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等核心方向,除此之外,其他發展方向中,如低碳循環、健康中國等同樣值得關注。
新興行業投資機會更多
《基金周刊》:在新興行業中,您2016年最看好哪些細分子行業的投資機會?
史博:2016年表現最好的公司依然可能出現在新興產業,但新興產業內,不同的公司表現將出現分化,真正有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并購能力和產業選擇能力的新興產業公司,可能繼續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新興產業中,在二次元消費、工業智能、軍工、工業服務、環保、新能源、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和云端管理、信息安全等領域,都可能出現優秀甚至卓越的公司。
楊凱:在細分新興產業中,相對更看好:一、包含大數據和云計算的企業級服務市場;二、全球來看有技術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以及虛擬現實等領域;三、包含醫療服務、體育、教育、旅游、傳媒在內的個人新興消費服務業;四、國家戰略層面支持的大飛機制造、芯片國產化、北斗、新能源汽車以及能源互聯網、環保等。
余廣:創新發展對應方向的關鍵布局最值得高度重視,主要包括中國制造2025、信息經濟、現代服務業等核心方向。除此之外,其他發展方向中,如低碳循環、健康中國等同樣值得關注。
《基金周刊》:您是如何看待注冊制的推出對A股市場的影響?
史博:注冊制改革市場預期已久,意義重大。一個成功的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從而孕育和支持偉大企業的市場。
注冊制的推出,將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有效地解決創新創業企業的資金來源,為我國的經濟轉型做出實質貢獻。注冊制以及相應配套的懲罰機制和可操作的退市制度,是對市場實實在在的利好,有利于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優勝劣汰,有利于不斷優化投資者結構,建立買者自負的投資文化,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余廣:注冊制的推出有助于減少隱性的“殼”價值對市場的扭曲,促使市場回歸價值投資,有效降低創業板風險溢價,合理的估值體系有利于基本面驅動的長期投資。加快供給也有助于促使資金更多的流向實體經濟,提升直接融資占比。我們一貫遵行 “基本面選股”的原則,公司的投研體系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公司價值的研究,避開題材炒作,因此注冊制推動的價值回歸利好基本面選股的投資方式。
楊凱:注冊制改革是大勢所趨,推進注冊制對于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擴大資本市場包容性和覆蓋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考慮到中國的具體的國情,注冊制改革將循序漸進,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證券發行市場化的趨勢將使得未來殼公司不再成為稀缺資源,資本市場的炒作之風有望趨于冷淡,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將趨于合理,真正高成長的優質公司將依然享受高估值溢價。
《基金周刊》:2016年有望推出的深港通對A股市場的影響如何?
史博:數據顯示,滬港通運行一整年,累計交易金額2.13萬億元人民幣。這項打通內地與香港地區兩地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確實為兩地金融市場的重要里程碑。在這一機制之下,合資格投資者可以在上海及港股市場交易指定范圍的A股及港股。而深港通的開通將會是對滬港通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兩地投資圈進一步完善的又一里程碑。深港通若開通后,香港投資者可能會首選配置深交所主板及中小創中的優質個股,為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余廣:深港通意義深遠,將穩步推進A股國際化。短期來看,由于深股的特點和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偏好相差較大,深港通對A股市場的資金面影響有限。但中長期來看,深港通仍將助力A股市場接軌國際,有利于進一步推動A股交易制度逐漸轉變、MSCI等全球指數納入A股并逐步增大A股比重、A股估值體系和投資風格國際化。
楊凱:隨著注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政策的繼續推進,深港通作為內地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改革措施,出臺的時間預計不會太久。短期從滬港通的效果來看,預計深港通對A股的影響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