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濃縮了牛市、熊市、震蕩市的2015年正成為歷史,即將迎來嶄新的2016年。在這新一年的征程中,究竟什么方向值得投資者發力?哪些主題或者行業處于風口?為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公募、私募、券商資管等318位“手握重資”的投資人士。
超過半數的受訪人士自認為“成長派”,他們認為,伴隨著經濟轉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是成長股的天下,2016年看好的行業或主題主要集中于醫療健康、環保、消費、高端制造。
成長派占多數
在接受調查的318位投資人士中,明確表述自己投資風格的人士達到285人,其中,162人明確表示自己風格為“成長派”,占57%。也有少數人士表示,風格是“風險收益比好的成長股”、“穩健成長”、“成長為主把握主題”或“成長股為長期配置,短期配置偏均衡”,但仍然將重點放在成長股上。
一位“成長派”基金經理說,在經濟轉型期,代表著經濟未來方向的成長股更具有投資價值,投資就是要和公司共成長。整個投資界風格偏好向成長股加碼,顯示出伴隨著經濟轉型,投資思路和風格的轉移。
公募基金曾動輒言必稱“價值投資”,但目前自稱“價值派”的基金經理已成為少數派。數據顯示,在285人中,價值派只有44位,占15%,而愿意在成長股和價值股之間做平衡的“平衡派”有50人,占18%。
近年,無論公私募,在投資上受K線圖走勢影響的投資經理占比越來越高,有基金經理甚至直言,會重點挖掘市場強勢股。數據顯示,有2%的投資人士自稱為趨勢派,還有人直言投資方法為“高拋低吸”。
此外,約有8%的人士自認為“其他派”,屬于混合型選手。
第一看好行業:醫藥生物
成長風不斷刮起的大背景下,受訪投資人士“第一看好”的行業或者主題是醫藥生物。
數據顯示,有44位投資人士選擇了“醫藥、醫療、健康”為自己2016年第一看好行業或者主題,占全部回復這一問題的總人數的15%。緊隨其后的是包括文化影視在內的傳媒板塊,有30位投資人士看好。位列第三的是環保概念,有28位投資人士重視這一主題。
此外,中國制造2025成為市場重要的投資方向,因此,看準高端制造的基金經理也很多,達到26人。圍繞著技術傳媒和通信(TMT)行業的信息技術、計算機、電子等也有較多投資人士看好。
對于近期比較紅火的虛擬現實,有7位投資人士認為是2016年第一看好行業,2015年火熱的主題——新能源汽車、“互聯網+”分別有17位和19位投資人士選擇。
還有少數基金經理看好有色、航空業、農業、養殖、共享經濟、公用事業等,但都只有1至2位人士看好。
第二看好行業:文化傳媒
消費升級是最近幾年投資的熱門,電影、教育等在二級市場受到追捧的主題都是由此演化。
對于“第二看好”的行業,有35位投資人士選擇文化傳媒,包括文化傳媒體育娛樂電影、動漫主題、IP影視等;23人選擇“互聯網+”,其中,重點布局科技傳媒互聯網、互聯網金融、車聯網、物聯網金融、能源互聯網等主題。
此外,相對來說,“第二看好”資源類和農業的投資人士相較“第一看好行業”要多,有6位投資人士看好,包括有色、資源等,還有4位投資人士看好農林牧漁等。還有少數投資人士看好通信、建筑、迪士尼、化工等。
四大主題被看好
綜合來看這318位投資經理整體看好的2016年主題,主要集中于產業升級、消費升級,重點是醫療健康、環保、消費、高端制造等四大主題。
醫藥醫療健康是一大主題。數據顯示,有158位投資人士在“2016年看好主題”中寫下了這一項,也是看好人數最多的一項。其實這是一個大主題,具體細分下來,最被看好的是醫藥生物,有82位人士看好;其次是醫療服務,有29位人士看好;“精準醫療”被8位投資人士提及。
消費升級的傳媒文化概念也有106位投資人士提及,若剔除“傳媒”這一大主題,影視、旅游、教育、消費品(包括女性消費品、食品飲料、品牌消費品等)、體育看好的投資人士最多,尤其是教育和體育。
嚴重的霧霾加重了投資界對環保(包括新能源)概念的重視,這一領域也成為投資經理2016年重視的主題之一,有87位基金經理選擇這一領域,尤其是純環保概念。另外,中國制造2025、工業4.0、高端制造等主題也被83位投資人士看好,圍繞TMT主題的科技、電子、計算機等也被不少人士看好。
在目前市場環境下,看好“金融、地產”的投資人士的絕對數量也不少,達到46位,也意味著這類低估值品種可能在2016年有估值修復行情。而農業、資源、交通運輸、化工、重組概念等品種,也分別有24位、11位、8位、7位、5位人士看好。
此外,迪士尼概念、高效供應鏈、高鐵配件及后市場、民營企業、京津冀、一帶一路、數字營銷、次新股、天然氣管網等主題被少數投資經理提及,有可能從中走出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