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反彈行情,因為IPO發行的悄然提速,本周面臨夭折。接下來的一周,IPO發行數量和融資額有增無減,3只大盤股江陰農商銀行、廣西廣電和貴陽銀行先后發行,準大盤股上海電影緊隨其后。
A股歷史上,IPO的每一次擴容和提速都會給大盤帶來一定的壓力。在目前大盤已跌破3000點的情況下,這一次的IPO提速,A股市場能扛過去嗎?
大盤股扎堆發行
下周三,江陰農商銀行正式發行,將成為首家登陸A股的農商行。招股意見書顯示,江陰農商銀行本次擬發行2.09億股,募集資金9.23億元。與江陰農商行同一天發行的廣西廣電擬發行3億股,募集資金預計超過15億元。
緊接著,下周四,另一只銀行股貴陽銀行發行,擬發行不超過5億股,募集資金41億元用于補充資本金,成為今年以來僅次于江蘇銀行的IPO,與中國電影的IPO融資額接近。周五,上海電影發行不超過9350萬股,擬募集資金9.08億元。大盤股扎堆發行,這還是去年IPO重啟以來首次。
除了3只大盤股和1只準大盤股接連發行,每天發行新股數量也明顯增加。自去年11月份IPO重啟以來,每個交易日新股發行數量不超過1只。但本周這一節奏被打破。本周三,優博訊和新華文軒2只新股發行,本周五又有長久物流和達志科技2只新股同時發行,5個交易日新股發行數量7只,包括中國電影這樣的大盤股。
而下周新股發行數量更是猛增至9只,差不多是以往每周新股發行數量的兩倍。其中下周二有2只新股發行,下周三有3只新股發行,下周五有2只新股發行。
對中小投資者來說,這樣的打新盛宴千萬別錯過。畢竟,現在的打新沒有任何風險,而且許多新股上市后連拉10多個漲停板已不稀奇,有的甚至開板后股價仍翻倍以上。
IPO擴容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現在許多新股的募集資金只有二三個億,即使是江蘇銀行這樣的大盤股募集資金也就70多億,跟以前大盤股動輒一二百億的募集額相差巨大,跟農業銀行685億元、中國建筑502億元的融資額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對大盤的壓力不大;而且現在打新的新規是按市值申購,只需中簽后繳款就行,對二級市場的“抽血”效應有限。
錢哥理財專家、申萬宏源證券投顧李青認為,上述觀點比較片面。“雖然每只新股IPO募集資金量不大,但這些新股上市后,如果股本不大,股價動輒被炒到七八十元甚至100多元。股價一高,吸引的炒作資金量就不斷加大,對二級市場同樣帶來‘抽血’效應。”
打個比方,一只新股發行3000萬股,發行價10元,IPO募集資金只有3億元。但如果股價被炒到100元,這3000萬股吸引的炒新資金就達30億元。如果說,原來每天1只新股發行是細水長流的話,那么,隨著新股發行的提速,從二級市場流出去的資金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快。
“還有一個問題是,每只新股雖然發行的股本不大,但總股本很大。這些大小非一旦解禁,由于成本極低,套現的沖動很強,對市場的‘抽血’效應遠遠超過新股發行時,新股發行成了這些大小非的超級提款機。”李青表示。
例如,國泰君安去年6月份IPO時發行規模為15.25億股,但今年6月份解禁的限售股就達近32.5億股,相當于IPO規模的兩倍;暴風集團去年3月份IPO時發行3000萬股,但發行前總股本就有9000萬股。去年10轉12后流通股變為6600萬股,總股本達到2.64億股。今年3月底限售股解禁后,流通股一下子達到18739萬股,相當于原來的2.84倍,也就是流通股一下子擴大了1.84倍!按當時的流通市值計算一下子增加了126億元。
IPO融資最瘋狂時
對比IPO募集資金和大盤走勢,可以發現這兩者之間密切相關。2007年9月,IPO融資額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490.61億元,很快10月份大盤在6124點見頂。2009年6月份IPO重啟,7月IPO募集資金即達到546.61億元,大盤也很快在3478點見頂。2010年7月,IPO融資額達到859.61億元,接下來的幾個月每月也保持了三四百億元的IPO融資規模,之后大盤便一路陰跌。2014年IPO重啟,到去年6月份又達到一個高峰,融資額達641.32億元,加上A股去杠桿化,大盤在達到5178點后一路暴跌。
去年6月份IPO數量和融資額激增,到今年六、七月份,大批限售股解禁,這也給目前的大盤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雖然現在IPO融資還沒有到瘋狂的時候,但李青認為擴容導致資金分流帶來的壓力正在加大,建議投資者觀望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