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把監管放在首位,監管者的職責就是制定規則并嚴格執行規則,維護市場的“三公原則”,不要讓股市監管者承擔經濟發展任務或目標。但現在的問題是,社科院雖然抓住了股市的牛鼻子,但誰來就此對癥下藥呢?
2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場外配資及場內融資數量增長過快是導致2015年股災的主要原因。政府應該把監管放在首位,監管者的職責就是制定規則并嚴格執行規則,維護市場的“三公原則”,不要讓股市監管者承擔經濟發展任務或目標。
不要讓股市監管者承擔經濟發展任務或目標。社科院的這份報告令人拍手叫好!它說出了中國股市許多投資者共同的心聲,也說出了中國股市問題的根源所在,因此它抓住了中國股市的牛鼻子。
一直以來,中國股市被稱為是“圈錢市”。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中國股市承擔的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問題。實際上,它與中國股市設立的初衷是密切相關的。中國股市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設立的。設立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國企的脫貧解困服務,為當時的國企改革服務。當時中國股市的定位就是一個實驗田。試得好就試下去,試不好就關掉。
正是基于當時設立股市的初衷,所以當時中國股市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融資功能,這是中國股市最主要的使命。而為了達到實現融資的目的,中國股市不惜犧牲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股市制度的設計上,甚至是在立法上,重融資而輕投資。甚至從立法上保護弄虛作假的上市公司,對于欺詐上市的公司不是重罰,更不是讓其退市,而只是收取少許的罰款了之。至于投資者保護更是缺少具體有效的措施。
也正是為了達到支持國企改革、支持國企脫貧解困的目的,所以在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設置上,讓國有股股東占據著絕對的控股地位,而公眾投資者只占據10%或25%的股權。此舉的目的,一是為了確保國有股東對國企的控股地位不因上市而改變,二是通過少量的股份上市也可以維持新股高價發行,維持上市公司股票的高估值,并達到高價再融資的目的。這個問題發展到后來,也就讓股市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機,成了大小非的提款機。使股市在圈錢市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正是基于中國股市如此的定位與制度設計,為國企改革服務,支持上市公司融資也就成了股市監管者最主要的日常工作。雖然經過20多年的發展,企業上市不再是國企的專利,尤其是2009年以來,民營企業、私人企業鋪天蓋地而來,但融資功能作為股市最主要的功能這樣的定位始終沒有改變,原來只是為國企上市服務所設計的一些法律法規條文,也同樣適用于民營企業與私人企業。這也導致了中國股市在圈錢市的泥潭里進一步淪陷。如大小非的套現問題,作為國有股東來說還是很有節制的,而這個問題在民營企業、私人企業里就顯得尤為突出。這也成了中國股市目前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
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股市監管者不是想方設法地來完善股市的基本制度,不是把精力放到解決股市存在的根本問題上來,而仍然是千方百計考慮擴大直接融資比例,讓更多的企業到股市上市融資,讓已經上市的企業最大化地實現再融資。比如在目前A股IPO節奏已經是創紀錄的情況下,希望通過強推注冊制來進一步加快IPO進程,讓更多的垃圾公司到股市上市,為此甚至不惜把《證券法》的修改事宜拋在身后。又如大力推行低門檻高融資額度的定向增發方式,為上市公司大規模再融資大開方便之門。因此,在支持經濟發展的名義下,股市在圈錢市的路上越走越遠,中國股市的步履也因此越走越艱難。
也正因如此,這次社科院的報告確實是抓住了中國股市的牛鼻子:政府應該把監管放在首位,監管者的職責就是制定規則并嚴格執行規則,維護市場的“三公原則”,不要讓股市監管者承擔經濟發展任務或目標。但現在的問題是,社科院雖然抓住了股市的牛鼻子,但誰來就此對癥下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