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國內快遞市場份額第一的中通快遞公布其截至2021年6 月30 日止第二季度的未經審計財務業績。報告顯示,中通快遞第二季度營收為73.251億元(約合11.34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4.024億元相比增長14.4%。凈利潤為12.722億元(約合1.97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利潤14.536億元相比下降12.5%。第二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57.72 億件,較2020年同期的45.95億件增長25.6%。
營收組成中,來自于核心快遞服務的營收為66.529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高達90.8%,同比增長18.1%,這是包裹投遞量增長25.6%和每包裹單位價格下降5.9%(主要由于每包裹重量下降)所帶來的綜合影響所致。
貨運代理服務收入3.136億元,較2020年同期減少32.9%,占比從7.3%下降至4.3%,中通方面表示,該部分減少主要是由于全球疫情之后跨境電商需求和定價逐漸趨于常態化所致。此外,物料銷售收入為3.141億元,主要包括打印電子面單所需的熱敏紙銷售收入,同比減少2.2%;其他收入主要由金融貸款業務和廣告服務組成,營收為4444萬元。
成本方面,中通快遞第二季度總營收成本為56.51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6.333億元增長22%。
其中,干線運輸成本為27.63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966億元增長38.4%。這部分成本增長,除了業務量增長驅動外,還有部分原因在于2020年2月中至2020年5月初疫情期間生效的全國過路費免征政策到期,以及去年疫情期間國內柴油價格下降。中通快遞第二季度單票干線運輸成本上漲10.2%至0.48 元,主要是由于去年的一次性優惠到期和自有高運力車輛使用率提升產生的綜合影響所致,中通快遞自有高運力車輛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50輛。
分類揀選中心運營成本為16.1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543億元增長28.6%。該部分增長主要包括工資上漲等原因導致的相關人工成本增加2.513億元,自動分揀設備數量及場地增加帶來的折舊和攤銷成本增加6850萬元。中通快遞第二季度每包裹的分類揀選中心運營成本同比增長2.4%。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通快遞有361 套自動化分揀設備投入使用,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為282 套。
此外,由于貨運代理收入減少,相應地貨運代理成本2.6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67億元下滑36%。物料銷售成本為981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125億元相比下降12.8%。其他成本為9.1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780萬元,這部分增長主要在于科技平臺研發成本增加3640萬元,稅收附加費增加3580萬元及廣告服務成本減少2940萬元。
在上述成本增加的影響下,中通快遞凈利潤有所下滑,但從行業來看,中通快遞的盈利水平仍處于行業前列。
當前快遞行業的主要問題在于激烈的價格戰。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稱:“本季度市場份額的小幅回落是由于我們選擇了盈利件量,不必要的低價虧損件或以利潤換取短期市場份額增長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續。”
基于當前市場條件和運營情況,中通快遞保持之前做出的年度業務量指引,預計2021年的全年包裹量將在229.5-238億件的區間,同比增長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