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鼎醫藥(ZLAB.US、9688.HK)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期內實現收入5703.8萬美元,凈虧損3.96億美元,研發投入達3.46億美元。
8月12日,再鼎醫藥方面接受藍鯨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進入密集的商業化階段,預計未來中期一段時間,將有覆蓋多個治療領域的10多個產品在中國上市,商業化團隊已經從2019年300多人發展到如今的800多人。目前再鼎醫藥的首要任務依然是不斷在現有產品管線中增加優質的資產,在這一過程中,盈利并不是首要考慮的要素,同時對未來實現盈利表達了信心。
然而目前來看,再鼎醫藥的核心產品則樂(尼拉帕利)貢獻主要收入,該款產品面臨著極其激烈的市場競爭。此外,作為一家依靠License-in(授權引進)起家的藥企,再鼎醫藥目前的全部營收來自于License-in的產品,為擺脫發展的局限性,再鼎醫藥正在進行戰略轉型,加入了大量早期研發合作和技術平臺引進合作,實行授權引進與自主研發并行。
License-in模式發展或受限,再鼎醫藥選擇戰略轉型
半年報顯示,再鼎醫藥營收增勢較為迅猛,同比增長197%。收入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再鼎醫藥在16個月內接連在中國獲批了三個產品,分別是則樂(尼拉帕利)、愛普盾(腫瘤電場治療設備)、擎樂(瑞派替尼)。
再鼎醫藥最初是依靠License-in模式迅速崛起的創新型藥企,已經獲批上市的則樂、愛普盾和擎樂也都是License-in的產品。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藥企選擇License-in模式,好產品的價格便會水漲船高,藥企之間抬價競爭,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如果企業單純依靠License-in模式的話,自主研發能力有限,外加上找不到合適項目之時,發展便會大大受限。
再鼎醫藥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改變了最初以License-in為主導的戰略模式,現在是授權引進與自主研發并行,目前已經有11個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內部研發管線。
即使是選擇引進,也不再是單純引進某個藥物,而是加入了大量早期研發合作和技術平臺引進合作,再鼎醫藥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技術的引進與產品的引進不同,非“一次性”交易,技術可以轉化為企業的新型創新平臺。
在再鼎醫藥此次披露半年報中,披露了3個業務拓展項目中,其中有兩個是選擇引進技術,在早期研發階段合作開發全新的藥物,再鼎醫藥擁有全球的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利。再加上年初阿爾脈生物達成的利用AI平臺的新藥合作開發協議,再鼎醫藥今年已經簽署了三項與早期研發相關的技術合作協議。
再鼎醫藥告訴藍鯨財經記者,中國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雖然商業拓展方面的競爭激烈,但是相應來說機會也在增多。未來再鼎醫藥會繼續在自己的重點疾病領域加大投入,完善自己的管線布局。License-in只是一種手段,目標是建立起強大的差異化的創新藥物管線。
則樂貢獻主要收入,且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PARP抑制劑則樂是再鼎醫藥的核心產品,用于對含鉑化療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后的復發性卵巢癌成人患者的維持治療。則樂上半年銷售收入為3597.2萬美元,占總產品收入的63.1%,相比于2020年同期增長71.8%。銷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該產品于去年12月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NRDL),今年3月1日醫保目錄正式實施,截止至6月30日,則樂的進院數量為之前7倍,達到800余家。
則樂這一款產品貢獻著主要營收,但同時正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國內共批準了4款PARP抑制劑,分別是奧拉帕利(阿斯利康)、尼拉帕利(再鼎醫藥)、氟唑帕利(恒瑞醫藥)、帕米帕利(百濟神州)。這幾款產品雖然在獲批的適應癥方面略有不同,但是大體上呈競爭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則樂該如何取勝,再鼎醫藥告訴藍鯨財經記者,則樂是唯一在美國、歐洲和中國都獲批的無論患者生物標記物狀態如何,均可單藥用于所有一線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劑,這代表了更大的適用患者群體。具有每日僅口服一次、穿越血腦屏障能力等特性。此外,再鼎醫藥還將發力探索則樂與其他適應癥及與其他藥物聯用的機會。比如則樂現在聯合tebotelimab用于胃癌的臨床研究,此外還在膽管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等領域探索聯合治療的機會。
話雖如此,但則樂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的實力都不容小噓。雖說尼拉帕利(再鼎醫藥)和奧拉帕利(阿斯利康)和分別于2020年和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在價格和知名度上暫時領先,但是根據公開信息,百濟神州和恒瑞醫藥的PARP抑制劑均已通過初審,有望參與今年醫保談判,若順利進入醫保目錄,則競爭加劇。
阿斯利康和恒瑞的銷售實力強大,遠超再鼎醫藥這一后起之秀。百濟神州的實力和規模也大于再鼎醫藥。
此外,阿斯利康已經在國內申報了繼奧拉帕利之后的第二款PARP抑制劑AZD5305,或能克服現有的PARP抑制劑的副作用。
在強敵環伺之下,再鼎醫藥的主力產品是否能夠堅挺地持續貢獻高份額營收,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