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廣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康生化”)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185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IPO日報發現,廣康生化報告期內曾停產半年,且因一場大火“燒掉”6000萬。
曾停產半年,曾一場大火“燒掉”6000萬
據了解,廣康生化是專業從事農藥原藥、中間體、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經營產品包括聯苯肼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殺蟲劑;噻呋酰胺、克菌丹、滅菌丹、土菌靈、萎銹靈等殺菌劑;甜菜寧、甜菜安、乙氧呋草黃等除草劑。
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廣康生化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053.91萬元、43477.44萬元、45233.52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168.07萬元、-1650.78萬元、6873.36萬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時間段內,廣康生化的營收變動較小,但凈利潤的變動卻較大,特別是2019年,其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20.21%。
那么,為何廣康生化2019年的利潤表現突然變差?
從細分領域上看,2019年廣康生化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為2251.65萬元,營業外支出為5991.33萬元,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也就是說,廣康生化2019年資產減值損益的金額加上營業外的支出較2018年多支付了超過7500萬元。
IPO日報進一步查詢發現,上述現象產生或許要從一起違法違規事件說起。
2019年8月6日下午,廣康生化存放在倉庫雨棚下的克菌丹包裝袋因使用叉車運輸的過程中發生破損,在雨水的浸泡下產生了可燃蒸汽或氣體,而克菌丹在水中本身也會快速分解放熱,熱量聚集導致溫度快速上升,最終引燃物料,導致火災發生,過火面積約2000㎡,部分物料存貨在現場被燒毀。
隨后,清遠市應急管理局對廣康生化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認定廣康生化因火災事項已經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并作出暫扣廣康生化《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六個月的行政處罰。同時,英德市應急管理局也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廣康生化處以罰款49.9萬元。
對此,廣康生化表示,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較大,主要是存貨跌價減值損失增加所致,具體為:公司停產后,對存貨庫存進行全面清理,部分存貨受到水浸、污染,導致無法繼續使用,公司在2019 年末對該部分存貨全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金額為1480.24萬元。同時,2019年公司營業外支出較2018年增加5876.13萬元,主要是公司停產后,對存貨庫存進行全面清理,部分存貨受到水浸、污染,導致無法繼續使用,此外還有相關停工損失等,累計4379.85萬元。
也就是說,一場大火不僅讓廣康生化停產半年,同時,還“燒掉”近6000萬元。
子公司疑云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IPO日報還發現,廣康生化還存在一起令人看不懂的操作。
2017年8月,廣康生化設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弘康精化。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廣康生化均持有弘康精化100%的股權。
然而,2020年9月29日,弘康精化被核準注銷。
IPO日報進一步查詢發現,2019年12月4日,廣東省英德市市監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弘康精化2017年報公示的部分信息披露不正確,其行為違反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同時,弘康精化在調查過程中能積極主動配合調查,并提出其公示錯誤信息,造成的社會危害后果不嚴重,并承諾對不正確的公示信息進行改正,情節較輕,英德市市監局對弘康精化作出處以罰款5000元的決定。
2020年2月3日,英德市市監局出具《證明》,弘康精化于2019年1月31日因在2017年度報告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于2019年12月4日被處以行政處罰。英德市市監局根據弘康精化的申請于2020年1月8日將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
那么,問題來了,弘康精化于2017年8月設立,截至2017年末,弘康精化才運營了4個月,為何其要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同時,為何弘康精化僅運營了3年,就被廣康生化注銷?當初廣康生化設立弘康精化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