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漢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特科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1802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IPO日報發現,聯特科技2019年境內業務的毛利率極為異常,其在境內做的近3000萬元的業務幾乎是“白打工”。
毛利率異常
據了解,聯特科技自成立以來專注于光通信收發模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依靠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致力于開發高速率、智能化、低成本、低功耗的中高端光模塊產品,為電信、數通等領域的客戶提供光模塊解決方案。
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聯特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118.96萬元、37723.73萬元、51740.1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444.81萬元、5697.07萬元、5795.33萬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時間段內,聯特科技的業績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從銷售區域上看,報告期內,聯特科技在境外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8093.33萬元、34834.95萬元、41645.67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84.83%、92.34%、80.49%。
對此,聯特科技表示,如未來境外市場出現波動,導致需求大幅減少,或部分產品進口國的進口政策、經貿環境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均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聯特科技每年至少有8成的收入是來自境外,其仍有部分收入來自國內,但這些收入所產生的毛利率卻較為異常。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聯特科技產品在境內銷售產生的毛利率分別為24.68%、1.27%、12.87%。
可以看出,聯特科技2019年產品在境內銷售產生的毛利率較2018年下降逾23個百分點,同時,其2019年在境內產生的銷售收入為2888.79萬元。
換言之,聯特科技2019年2888多萬元的境內創收僅產生了近37萬元的毛利,似乎屬于“白打工”。
另外,聯特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其可比公司分別為新易盛、中際旭創、光迅科技等,其中報告期內新易盛在境內的毛利率分別為10.8%、33.99%、36.07%;中際旭創在境內的毛利率分別為15.07%、21.15%、14.4%;光迅科技在境內的毛利率分別為16.01%、17.99%、20.08%。
可以看出,新易盛、中際旭創、光迅科技2019年較2018年在境內銷售的毛利率均同比上升。
與此同時,Choice金融終端顯示,報告期內,中際旭創在境外產生的銷售收入為38.08億元、34.56億元、48.86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73.86%、72.64%、69.3%;新易盛在境外產生的銷售收入為3.5億元、4.96億元、11.09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6.17%、42.58%、55.5%。
也就是說,中際旭創、新易盛在境外產生的銷售收入是其創收的主要來源之一,特別是中際旭創每年至少有6成收入來自境外。
那么,問題來了,相較于中際旭創,為何聯特科技2019年在境內的毛利率僅有1.27%,且同比自身下降了逾23個百分點,而中際旭創2019年在境內的毛利率卻在持續增加,達到了21.15%?
數據打架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IPO日報還注意到,聯特科技與其主要供應商存在數據“打架”的情況。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0年,聯特科技向遼寧優迅產生采購的金額分別為2848.01萬元、3930.14萬元,而遼寧優迅也始終位列聯特科技第二大供應商。
需要指出的是,公開資料顯示,遼寧優迅為大連優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迅科技”)的全資子公司,而優迅科技目前正在科創板IPO。
IPO日報查詢優迅科技的招股說明書發現,2019年-2020年,優迅科技向聯特科技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018.42萬元、4548.35萬元,而聯特科技也始終位列優迅科技的第一大客戶。
可以看出,聯特科技披露數據與優迅科技所披露數據存在“打架”情況,其中2019年聯特科技披露向遼寧優迅采購的數據和優迅科技所披露向聯特科技銷售的數據相差800多萬元,2020年聯特科技披露向遼寧優迅采購的數據和優迅科技所披露向聯特科技銷售的數據相差600多萬元。
那么,為何聯特科技與優迅科技的財務數據會存在“打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