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乳制品之一,有大量的消費需求,也造就了蒙牛、伊利、光明等多家乳業巨頭。
如今,又有一家專門生產乳制品的企業準備“叩開”A股市場的大門,它就是江西陽光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乳業”)。
證監會官網顯示,陽光乳業已遞交了申報稿,計劃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實控人控股97%
陽光乳業創建于2008年12月。在陽光乳業設立之后,其控股股東江西陽光乳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集團”)、實際控制人胡霄云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雖然不再從事乳制品、乳飲料等相關業務,但記者注意到,陽光集團實質掌握著陽光乳業70%以上的股份。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陽光乳業的創始人之一,胡霄云居住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現任陽光乳業董事長一職。他出生于1949年,具有大學學歷、經濟師職稱,曾先后擔任南昌市種子公司副經理(1981年-1992年)、江西省蔬菜種子公司經理(1992年-1997年)、南昌市奶業產銷公司經理(1997年-1998年)。
1998年起,其先后擔任陽光集團董事長、執行董事,自2008年起進入陽光乳業任職;此外,胡霄云還曾擔任過南昌市人大代表,多次獲省市“勞動模范”和“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獲得過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首屆金牛獎“中國乳業十大最受尊重企業家”等稱號。
作為陽光乳業的實際控制人,胡霄云雖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但卻通過銀港投資、金港投資、南昌致合等共計控制了公司高達97%的股份。
另一邊,陽光乳業的外部股東僅共青城鼎盛博盈投資中心一家,后者于2016年12月以對公司增資的方式入股,目前持股比例占公司發行總股本的3%。
(圖片來源:公司申報稿)
業績增長停滯
據介紹,陽光乳業的主營業務是乳制品及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低溫乳制品、常溫乳制品、低溫乳飲料、常溫乳飲料、乳粉。公司自設立以來,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
申報稿顯示,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陽光乳業實現營業收入5.4億元、5.43億元、5.23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04億元、1.03億元。其中,低溫乳制品給公司貢獻了主要收入,報告期內的收入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78.22%、79.15%、81.33%。
不難看出,陽光乳業近三年業績增長近乎停滯,其中2020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還同比小幅下滑了3.68%、0.96%。對此,公司在申報稿中解釋稱,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營業收入略有下降。
除了疫情給公司業績帶來了影響,IPO日報翻閱財報后發現,公司業務還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根據申報稿,陽光乳業近年來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江西省,報告期內來自江西省的收入分別占其總收入的97.92%、98.42%、97.79%,其中江西省南昌市占比過半,而省外在報告期內僅分別給公司貢獻了2.08%、1.5%、2.2%的收入。
(圖片來源:公司申報稿)
業內人士認為,諸如蒙牛、伊利等全國性乳企,產品以常溫乳制品為主,銷售覆蓋全國,與所有液態奶品牌企業在全國展開競爭。而包括陽光乳業在內的區域性乳企,多活躍于企業所處的臨近城市區域。
本次申請上市,陽光乳業計劃募集資金6億元,其中的2.83億元擬用于江西基地乳制品擴建及檢測研發升級項目,1.43億元擬投入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設項目,剩余的1.75億元將用于營銷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項目。
不過,IPO日報注意到,報告期內陽光乳業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0.12%、77.1%、66.42%,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此外,公司的液態奶及含乳飲料的總產量整體也在下滑,從2018年的5.57萬噸下降到2020年的4.92萬噸,總銷量從5.55萬噸下降到4.9萬噸。
(圖片來源:公司申報稿)
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在現今產能利用率不飽和的情況下,陽光乳業依然將大筆的募集資金投入用于擴產,此舉目的為何?與此同時,陽光乳業也向安徽地區的基地進行了投資,拓寬省外市場意味較為明顯。
如何解決產能利用率不飽和,以及平衡省內外市場的收入差距,或許是陽光乳業目前需要回答市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