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資本邦了解到,杭州凱爾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爾達”)回復科創板第二輪問詢。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在科創板第二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核心技術、自產核心零部件、實控人、重大資產重組、股東、研發費用、經銷、產品成本、費用等12大問題。
具體看來,關于核心技術,根據首輪問詢問題8的回復,發行人焊接機器人、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半自動焊接設備屬于“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前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為68.15%、69.29%、72.33%、79.96%。焊接機器人銷售收入占比為40.13%、38.28%、41.05%、48.83%。焊接機器人是由機器人整機與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兩大核心部件構成,其中機器人整機主要為外購。
上交所要求發行人:(1)結合發行人外購零部件情況、機器人整機成本占比及功能作用、發行人在焊接機器人生產環節核心技術應用情況及先進性體現,說明焊接機器人重要功能實現是否主要依賴于機器人整機,將焊接機器人銷售收入認定為核心技術收入是否合理,認定發行人屬于“高端裝備”行業是否合理;(2)結合半自動焊接設備的功能及應用說明認定半自動焊接設備屬于“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是否合理。
凱爾達回復,焊接機器人是由機器人整機、機器人焊接配套軟件、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等構成的有機整體。焊接機器人重要功能的實現不僅依賴于機器人整機,還依賴于機器人焊接配套軟件、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發行人將焊接機器人的銷售收入計入依靠核心技術產生的收入是合理的。
機器人整機占焊接機器人產品成本較高主要由于機器人整機硬件成本較高,成本占比不能反映各部件的技術難度。
焊接機器人成本中占比較高的是減速器、伺服系統、機械零件以及其他硬件,對焊接機器人整體性能起決定性影響的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和機器人控制器的成本占比合計不到四分之一,而實現焊接過程傳感、自適應控制,焊接性能提升等焊接機器人關鍵功能的機器人焊接配套軟件的作用及技術先進性不能在成本中體現。
從各部件技術難度分析與成本占比情況可以看出,相關部件的技術難度與其成本占比并不構成直接對應關系。軟件占比越高的部件,其成本占比越低,但軟件技術特別是軟件核心算法的技術難度較高,且對于焊接機器人整體性能的實現至關重要。因此,各部件成本占比高低不能直接反映各部件的技術難易程度。
毛利率由產品定價能力、定價策略、市場競爭、成本構成及成本控制能力、技術性能及技術難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可以部分反映相關部件的技術難度及市場競爭情況。從上表可以看出,發行人自產的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的毛利率水平整體較高,可從側面佐證機器人專用焊接設備技術水平整體較高。
因此,相關部件的技術難度與其成本占比不構成直接關系。綜上所述,機器人整機占焊接機器人產品成本比例較高主要是由于機器人整機硬件成本較高所致。由于各部件技術難易程度既包括了硬件技術也包括了軟件技術,而硬件技術的難易程度與硬件成本不直接相關(如機械零件技術難度較低,但硬件成本較高)、軟件技術的先進性也無法直接以成本占比形式進行體現,因此各部件成本占比高低不能直接反映各部件的技術難易程度。
關于研發費用,根據問詢回復,(1)報告期內,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56人、58人、65人和69人,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金額分別為13.10萬元、15.80萬元、19.33萬元和10.69萬元,2017-2019年增幅比例分別為20.64%、22.32%。2019年薪酬增長主要由于引入5名日本研發人員;(2)研發領料除形成少量研發樣機外,其他研發材料形成廢料。
上交所要求發行人說明:(1)在2018年研發人員數量變動較小的情況下,平均薪酬增長幅度較多的原因;報告期內,研發人員增減變動的具體情況,主要來源,是否存在內部部門轉崗的情況,2019年引入日本研發人員的原單位任職情況、報告期內薪酬情況、所從事的具體研發項目,是否來自安川電機;安川集團關于技術人員離職后的任職情況是否有約束,是否簽訂競業禁止協議或保密協議,西川清吾等研發人員在發行人處任職,是否存在違反競業禁止、保密協議的情況,是否違反安川集團相關規定;(2)報告期內,領用材料形成的樣機數量、類型、預計可變現的金額情況,是否為定制研發樣機,歷史研發樣機的銷售情況。
凱爾達回復,研發費用中的職工薪酬構成主要包括研發人員的工資及獎金,社保及公積金,2018年研發人員年人均薪酬15.80萬元,較2017年年人均薪酬13.10萬元增加2.70萬元,增幅20.64%,增幅較大。其中,年人均工資及獎金增加2.38萬元,增幅19.81%,主要系2018年初公司為順應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環境對人員薪酬的要求,避免人才流失,增強研發團隊的穩定性,更好的打造“凱爾達機器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凱爾達數字化智能焊接技術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等研發平臺,對研發人員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薪,導致2018年人均工資及獎金較2017年增幅較大;年人均社保及公積金增加0.32萬元,增幅29.85%,主要系隨著2018年人均工資的提高,社保及公積金計繳基數增加,導致2018年人均社保及公積金較2017年有所增加。
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人員新增人數分別為13人、19人、18人。新增的研發人員來自外部招聘與內部培養的轉崗員工。報告期內,內部轉崗人員主要來自于生產部等部門。
報告期各期,上述通過內部轉崗調入研發部門的員工薪酬(轉入研發部門后計入研發費用的薪酬)分別為36.68萬元、121.51萬元、148.18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0.09%、0.30%、0.25%,占比較低。
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人員減少人數分別為11人、12人、8人。減少的研發人員主要系員工出于自身考慮主動離職及個別員工內部轉崗。2018年內部轉崗人員3人,2020年內部轉崗人員1人,主要系該等員工出于個人意愿申請轉崗生產部和銷售部。公司對于上述研發人員招聘、離職或轉崗均會履行內部審批程序,財務部門根據人員任職狀態或實際工作職責變動對相關薪酬及相關費用的歸集進行及時調整。
公司引入的5名日本研發人員,除西川清吾來自于安川電機外,其他人員上述原單位均為與安川集團無關聯的外部單位。
西川清吾曾任職于安川集團。根據安川電機(中國)出具的關于西川清吾任職情況的詢證函,安川集團關于西川清吾離職后的任職情況不存在約束,西川清吾未與安川集團簽訂競業禁止協議或保密協議。西川清吾等研發人員在發行人處任職,不存在違反競業禁止、保密協議的情況,不存在違反安川集團相關規定的情況。另外四名日本籍研發人員原單位均為與安川集團無關聯的外部單位,且均不存在競業禁止或簽署保密協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