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季度基金市場行情不佳,公募圈也迎來人事變動高潮。據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31日,42家公募機構發布高級管理人變更公告,涉及高管人數超過70位,其中董事長變動數量達到14位,總經理或副總經理變動數量達到50位左右。另外,公募基金共有235只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每日財報》注意到,信達澳銀基金于3月30日發布高級管理人員公告,王建華新任公司副總經理職位,分管固定收益部。王建華在2021年2月份才加入信達澳銀基金,此前任職于交通銀行。值得注意的是,前一位分管固定收益部的副總經理為陽先偉,其于2020年8月1日離職。王建華來信達澳銀之前,該職業已空缺約半年。
信達澳銀旗下固收類基金表現一般,債券型產品規模大幅縮水,貨幣型產品業績落后于同行。此外,其混合型產品表現尚好,然而股票型產品業績不佳。信達澳銀明顯依賴明星基金經理,導致基金規模首尾分別較大,而2020年來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卻未能斬獲佳績。
固收頹勢明顯,新副總能否改善?
從過往的經歷來看,王建華于2009年至2012年進入交通銀行,任總行第四期管培生;2012年至2015年,擔任交通銀行蘇州分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總經理;2015年至2019年任交通銀行資管業務中心結構融資部、資本市場部總經理;2019年至2020年任交通銀行權益投資部、研究部總經理。
在加入信達澳銀基金之前,王建華未曾在基金公司任職,也沒有基金管理經驗,且在交通銀行任職時主要負責權益類方向,而非目前所分管的固定收益部。
前一位分管固定收益部的副總經理是陽先偉,其研究和管理的方向一直是固定收益。陽先偉于2018年8月加入信達澳銀基金,并于2019年5月起上任副總經理,不過任職僅1年3個月就宣告離職。
從固收類基金規模和收益表現來看,陽先偉并未帶來理想的業績。截止2020年末,債券型產品規模為17.29億元,相較2019年末的49.42億元大幅縮水。與此同時,債券型產品業績一般,近1年來共有2只產品處于虧損狀態,為信達澳銀穩定價值債券A/C,另外兩只純債產品近1年收益率低于1%。
值得注意的是,信達澳銀穩定價值債券A/C為混合債券型基金(一級),可運用于投資一級股票市場,但2020年其從未投資股票,已然成為純債產品。而信達澳銀鑫安債券同樣為混合債券型基金(一級),股票持倉13.22%,近1年收益率10.39%。
信達澳銀信用債債券A/C為混合債券型基金(二級),也就是可投資二級股票市場,但近1年收益率僅為7%左右,業績還低于風險更低的信達澳銀鑫安債券。
貨幣型產品在2020年規模明顯增長,達到121.57億元。但如果將時間拉長,其規模表現“過山車”,波動幅度非常大,規模在2020年6月末低至8.02億元。其規模獲得大幅增長,得益于信達澳銀慧管家貨幣B/D,該兩只產品成立于2020年6月15日,規模合計117.33億元。
從收益來看,貨幣型產品近1年來平均收益率為1.87%,低于同行同類平均的2.03%,也低于全債指數的2.03%。需要注意的是,銀行1年定期存款的利息也是2%左右。
股票產品落后同行,馮明遠去年業績暗淡
信達澳銀旗下股票型產品(含指數型)數量僅有5只,2020年末規模為161.55億元,占總規模比例33.96%,其中基金經理馮明遠所管理的2只產品規模就達到141億元。天天基金網顯示,近1年來股票型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5.80%,低于同類平均的44.52%,也低于滬深300指數的38.21%。
考慮到信達澳銀中證滬港深高股息精選為被動指數型產品,天天基金網的計算未能完全反映問題。信達澳銀中證滬港深高股息精選規模僅有0.02億元,近1年來收益率為18.62%。其跟蹤的為中證滬港深高股息精選指數近1年來收益率為25.53%,跟蹤的誤差明顯。
(圖為中證滬港深高股息精選指數走勢)
信達澳銀旗下有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為馮明遠。馮明遠管理的產品數量達到8只,其中成立時長超過1年的產品共有4只,但收益率頗為暗淡。截止4月2日,其近1年來最好的產品為信達澳銀先進智造股票型,收益率為34.70%,同類排名995|1463;最差的產品為信達澳銀核心科技混合,收益率為29.21%,同類排名3330|3933。
平心而論,如果將時間拉長,馮明遠的整體業績水平還是不錯的,其管理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時長4年又166天,回報率為224.85%。但是2020年以來,其管理的產品業績普遍表現一般,甚至未能跑贏大盤。2021年以來,上述產品回撤幅度超過6%。
規模依賴明星經理,規模首尾分化嚴重
信達澳銀對馮明遠存在很強的依賴性。馮明遠現管理規模達到253.91億元,占總規模比例為53.38%。再剔除貨幣產品規模的121.57億元,其他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僅為82.21億元。這就導致了“迷你”基金盛行、基金規模頭尾分化顯著的問題。
以分拆計算,信達澳銀旗下產品共計45只,其中規模小于5000萬元的產品共計12只,頭部最大的2只產品為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信達澳銀慧管家貨幣B,規模分別為125.76億元、110.89億元。
頭部最大的2只產品中,一只為馮明遠管理的股票型產品,一只為楊超所管理的貨幣型產品。楊超也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基金經理,信達澳銀旗下所有的債券型產品和貨幣型產品,全部由楊超一人管理,管理規模為142.48億元。換一句話說,馮明遠和楊超管理的規模達到396.39億元,占總規模比例達到83.33%。
信達澳銀旗下基金經理數量共計10人,整體規模卻靠2位基金經理撐起,其他的基金經理淪為“打醬油”。由此從側面也反映出信達澳銀的人才欠缺。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建華新任信達澳銀副總經理,固收產品未來表現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然而擺在信達澳銀面前更大的問題,是如何改善整體收益以及擺脫對明星基金經理的依賴,該兩大問題制約著總規模的增長。對其后續發展,《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