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4月8日,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召開2021年第21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屆時將對蘇州萬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祥科技”)等3家公司的創業板IPO進行審核。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祥科技成立于1994年,從業務布局上看,萬祥科技以消費電子市場為基礎,以消費電子鋰離子電池模組精密零組件為切入點,形成了包括熱敏保護組件、數電傳控集成組件、精密結構件及柔性功能零組件在內的各類產品。
《每日財報》注意到,萬祥科技2020年的營收與凈利潤指標增幅均超50%,但其主營業務毛利率總體卻呈現下降趨勢。此外公司三名實控人存在拆借資金的情形,存在損害股東利益的風險。
營收增速起伏不定,主營毛利率持續下滑
據悉,萬祥科技成立于1994年,主要從事消費電子精密零組件產品相關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及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領域,包括華為、蘋果、惠普等終端品牌。
本次萬祥科技擬發行股票不超過4001萬股,擬募集資金約6.19億元,將用于新建微型鋰離子電池及精密零部件生產項目、筆記本電腦外觀結構件產業化項目、消費電子產品精密組件加工自動化升級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萬祥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5億元、7.01億元、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89億元、0.38億元、0.7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71億元、1.30億元和0.72億元。
2020年,萬祥科技的營收和凈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該年度內公司實現營收11.11億元,同比增長56.42%;實現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59.7%。
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萬祥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卻呈下滑趨勢。據悉,2017-2020年,萬祥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3.34%、31.77%、23.32%、24.94%。
隨著消費電子向小型化、輕薄化等方向發展,不少精密零組件廠商也逐漸向微型鋰離子電池行業轉型。萬祥科技也順應發展趨勢,逐漸將發展的重心轉移至TWS真無線藍牙耳機、智能眼鏡等領域的微型鋰離子電池產品。
公司也坦言,該業務尚處于開拓階段,希望通過開拓微型鋰離子電池市場、優化成本管控、強化新項目管理等方式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但不排除宏觀經濟波動、貿易關系惡化、市場競爭加劇、下游需求萎縮等在內的各種因素仍將對該公司利潤水平造成不利影響。
公司淪為實控人“提款機”,或損害股東利益
萬祥科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校辦集體企業吳縣萬利金屬制品公司(簡稱“萬利制品”)。1994年4月15日,萬利制品設立,后來更名為“蘇州市萬順冷彎型鋼制品公司”(簡稱“萬順公司”)。2004年4月萬順公司才轉制更名為蘇州市萬祥電器成套有限公司(簡稱“萬祥有限”)。
2019年9月21日,經萬祥有限股東會決議,以截至2019年5月31日經審計的賬面凈資產3.86億元折成3.6億元,凈資產超過股本部分計入資本公積,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
據招股書顯示,萬祥科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黃軍、張志剛和吳國忠,三人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萬祥科技91.2%的股權,并于2019年10月25日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
但《每日財報》注意到,三名實控人均存在向公司拆借資金的情形。2017年末,萬祥科技向黃軍、張志剛和吳國忠三人的拆出資金分別為2616.14萬元、979.58萬元和354.89萬元,而2018年,萬祥科技繼續向上述三人分別拆出資金914.42萬元、498.04萬元和32.4萬元。
盡管三人在欠款期間有進行部分償還,但截至2019年末,上述三人仍未償還的資金金額分別為3410.5萬元、939.33萬元和314.29萬元,加上拆借利息,合計金額高達5108.73萬元,且招股書中并未披露拆借資金的原因與用途。
對此,萬祥科技也坦言,公司存在實控人不當控制的風險,不能完全排除控股股東或實控人利用股東地位,通過行使表決權對公司發展戰略、經營決策等重大事宜實施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
研發投入落后同行,主要原材料關稅稅率提升
近年來,5G通信、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發展趨勢對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消費電子產品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密度的結構升級,行業內多家企業均對產品持續進行創新。
2017—2019年,萬祥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29%、3.36%和4.18%,同期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4.81%、5.16%和6.05%。雖然萬祥科技的研發費用率有所提升,但整體仍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此外,《每日財報》注意到,2020年5月28日,萬祥科技收到蘇州海關出具的《稽查通知書》,要求其補征2019年6月3日至2020年6月2日期間的進口關稅及增值稅共計1792.15萬元,其中歸屬于2019年度的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為967.00萬元。
目前,萬祥科技已經補繳了相關稅款。而之所以需要補繳,主要系進口原材料適用稅目及稅率的調整。熱敏元件是公司熱敏保護組件的主要原材料,通過進口方式采購,原適用關稅稅率為0,現在關稅稅率變更為10%。
據《每日財報》了解,萬祥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由熱敏保護組件、數電傳控集成組件、精密結構件和柔性功能零組件4類產品構成。在2018-2020年,熱敏保護組件的營收分別達24698.65萬元、28904.79萬元、43935.18萬元,占比分別為37.46%、42.59%、41.28%。
據招股書披露,熱敏元件的平均采購單價每變動1%,相應期間產品的影響額占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0.94%、1.95%、2.41%,可見熱敏元件價格的波動對萬祥科技的經營業績影響較為顯著。
在研發投入不足和主要原材料購入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之下,萬祥科技應該仔細考慮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否則將面臨技術升級迭代無法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而喪失競爭優勢。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