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悄然而過,歲末年初之際,各大金融類APP的賬單也隨之出爐,其中也包括廣受關注的相互寶。相互寶12月28日進行2020年最后一次分攤,這一天,相互寶2020年全年的賬單也正式出爐。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相互寶分攤費的越來越高,2020年下半年也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主動退出相互寶。據相互寶公示分攤數據:9月第一期,分攤人數10552萬人,而最近的12月第二期分攤人數為10219萬人,減少333萬人。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底相互寶公開一周年成績:用戶突破1億,其中80后占比48%,90后占比31%。然而,時隔一年之后,相互寶三個月內用戶驟減300萬人。相互寶為什么不香了?
分攤金額持續上漲,公益變成生意?
2018年10月,相互寶打出了 “低門檻,高賠付”、 “0元加入,最高30萬互助金”、“1億人彼此守護” 的口號,上線9日內,用戶數突破1000萬,半年內用戶破5000萬,一年后用戶量破億。
然而據相互寶公示分攤數據:2020年9月第一期,分攤人數10552萬人,而最近的2020年12月第二期分攤人數為10219萬人,減少333萬人。人數驟降的背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攤金額也越來越高。
在相互寶成立初期,即使有人申請救助,月分攤金額不過1元左右。按照消費者的理解應該是加入的人越多,人均分攤金額越低。但隨著用戶增加,分攤的金額不降反增。今年以來,相互寶每期分攤金額已從每月1元左右漲至每月4-5元。
面對分攤費持續上漲(大病互助2019年全年分攤費29.14元,2020年則是90.56元)帶來的用戶質疑,官方以“2020相互寶全年賬單”的方式,給出了正式回應。
對于分攤金的暴漲,官方回應是因為成員的疾病發生率開始走高,所以大家的分攤金會隨著救助人數的增多,而變多,所以2020年和2019年相比,分攤費上漲了足足3倍還多。
不過網友們對于這個回答并不認可,因為在2019年之前,相互寶就已經出現了分攤費急速上漲的情況。此外,相互寶還推出了一款老年防癌互助計劃,而這個計劃的分攤金更高,人均達到414元。
對于分攤金額上漲,相互寶方沒有給出直接回應,而是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相互寶的分攤金已趨于穩定,每期分攤4、5元左右。分攤金額取決于每期實際需要救助的重病成員人數。經過2年時間,群體的重疾發生率也逐漸趨于穩定,保持在較低水準。
至于老年防癌為何一年分攤達414元,相互寶則表示,加入該計劃的年齡段恰是患癌的高發期。
值得注意的是,每救助1人,相互寶都可以按照8%收取管理費,申請救助的人越多,相互寶賺得越多,但公司并未對此公布過相關的財務數據,也讓網友們十分懷疑這筆錢究竟花在了哪里,會不會被公司卷跑了,公益是否完全變成了生意?
拒賠層出不窮,隨意更改規則引眾議
除分攤費用太高、資金流向不清晰外,相互寶理賠困難、拒絕理賠等問題也被用戶詬病。在各色媒體、新聞中,相互寶“拒絕理賠”等問題層出不窮,甚至,還被用戶推上被告席。
據公開媒體報道,相互寶認定,江蘇姚先生帶病加入,違反互助規則;浙江閭女士母親病理檢查結果顯示,所患原位癌沒有達到重疾標準,無法獲得互助金。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顯示,該投訴者的母親在加入相互寶時符合相互寶互助,其母親2020年11月出現心肌梗死,但因其母有乙肝病史,所以相互寶不予賠付。
但據該投訴者表示,在其加入相互寶時,并沒有說乙肝拒賠,而是在后期更改的健康告知中增添此條,所以投訴者認為相互寶應進行理賠。
相互寶曾對其嚴格的理賠規則發布過相關回應,公司表示:加入相互寶時會跳出健康告知,只有滿足健康告知才能參與該互助保障計劃,嚴格的審核也是為了確保平臺的公正性。相互寶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線下調查待救助人員,包括既往就醫記錄等,然后再由專門的審核團隊進行復審和終審,最終決定是否救助。
其實相互寶遭遇的問題亦是網絡互助的通病。表面上看起來是分攤金額越來越高,實際上即使分攤金額上漲,但相比保險產品的價格還是比較便宜,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平臺可以隨意更改規則。
此外,最早加入網絡互助者并非真正了解這一模式,更多的是被“0元加入”這種模式吸引,甚至是抱著薅羊毛的心理加入的。加之網絡互助至少有90天、最多有365天的等待期,這也是早期網絡互助分攤金額低的真實原因:新加入者多和多數等待期不理賠,但這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在很多分攤用戶看來,明明是想來薅羊毛,沒想到反被薅了羊毛,心里自然不爽。
此外,相互寶只是一種原始的保險形態與互聯網的結合但并不是保險,不受銀保監會的監管,如果監管伸手整改互助產品,或直接將其下架,不說已經理賠過的用戶,一直以來分攤的用戶恐怕更難以接受。
地位存在尷尬,未來路在何方?
其實一直以來,相互寶的地位就十分尷尬。2020年9月,銀保監會打非局發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一文提及,相互寶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于非持牌經營,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文中指出,應盡快將網絡互助納入監管體系。
相互寶監管方面的尷尬,在螞蟻集團上市之前再次顯現。
《每日財報》注意到,在螞蟻集團上市前夕,便向監管關于相互寶的相關安排作出如下承諾:螞蟻集團承諾確保相互寶合規經營,運行公開透明、不設資金池、實行實名認證;如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網絡互助監管規定且該等規定對相互寶的運營模式和流程提出更高監管要求,相互寶將在規定的時間內調整運營模式和流程以滿足合規性要求;如因各種原因相互寶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不適合螞蟻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繼續經營,則螞蟻集團將剝離相互寶業務。
不過,雖然網絡互助問題不斷,但對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具有補充作用。成為了不少人的一份保障選擇,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市場,頗受欠缺保險知識、擁有保障剛需者的青睞。
另外由于具有社群歸屬、社群參與、頻繁互動等特點,其交互頻度遠高于傳統保險產品,而其中產生的行為數據可以為客戶需求的精準識別提供助力,這是未來網絡互助為保險業賦能的主要趨勢,網絡互助的價值也在于此。
如若螞蟻集團剝離相互寶,相互寶或許可以借鑒類似水滴公司的模式,通過相互寶來吸引潛在投保用戶,從而向商城引流變現。與保險公司合作,取得牌照向保險公司靠攏。但向保險公司靠攏,還需要籌集必要的初始運營資金或最小資本公積金,保證其償付能力。
未來,作為網絡互助平臺的頭部公司,相互寶的發展方向或將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在越來越多用戶退出的背景下,相互寶會不會成為螞蟻集團的一枚棄子?如若真的被舍棄,相互寶前路又將路在何方?《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