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報道還稱,在此大環境下,蘇州金龍汽車召開緊急會議,主要傳達“降本增效”的精神,公司層面的“降本增效”包括降薪,具體來看公司高層領導降薪30%,中層領導降薪10%,專業經理降薪5%;另外,公司職能部門不再引進新人,干部采取末尾淘汰機制。在海銷層面,“降本增效”還包括,節約費用、戰略性放棄小市場,海外展會、廣告等設計費用環節將來取消等措施。
針對蘇州金龍汽車內部高管降薪的問題,該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員工向記者證實了高管降薪的說法,其表示雖然出現了降薪的行為,但是公司并未出現員工大規模離職的現象,工廠運轉一切正常。
對于前述被稱為蘇州金龍汽車內部進行降薪來度過難關等事項,9月20日下午,記者試圖采訪蘇州金龍品牌管理部部長吳忠勤,但是該部門員工表示吳部長外出,并不能接受采訪。
隨后,記者留下聯系方式,并于9月20日晚間向蘇州金龍汽車品牌部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并未收到任何回應。
處罰與整改已經開始
公開資料顯示,蘇州金龍汽車成立于1998年底,上市公司金龍汽車通過全資子公司廈門金龍汽車間接持有蘇州金龍汽車45%的股權。其中,金龍汽車、廈門金龍和蘇州金龍被外界稱之為“三龍”品牌。
其中,蘇州金龍汽車主營海格牌新能源汽車,而正是海格牌汽車成為后來騙補的重要車型。來自蘇州金龍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蘇州金龍汽車銷售達到25615輛,銷售金額超過1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2145輛,同比增長110%,銷售金額為2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有數據顯示,在2014年12月18日至29日11天時間內,蘇州金龍竟然交付了400輛的海格牌純電動車,占全年銷售的五分之一。
隨后在2015年12月,蘇州金龍汽車創造了月銷售2000輛新能源汽車的奇觀,當年蘇州金龍生產新能源客車10540輛,純電動客車產量6670輛,插電式客車產量為3870輛,僅純電動車客車的銷售額就達到80多億元,同比增長449%。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連續兩年最后一個月瘋狂的銷售新能源汽車,蘇州金龍汽車可謂是創造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個奇跡。不過,財政部公布的通告顯示,2015年蘇州金龍不合規的車輛為1683輛,占總銷量的16%,大都是在12月份通過虛假訂單的方式騙取補貼。
通過金龍汽車2015年年報不難發現,蘇州金龍汽車通過新能源汽車獲取的補貼對上市公司的重要性。財報顯示,2015年金龍汽車凈利潤為5.23億元,同比大增110.30%。其中,純電動汽車共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42.34億元,同比上漲55.92%,插電式電動車獲得補貼資金15.7億元,同比增長36.63%,其新能源汽車補貼是金龍汽車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不過,蘇州金龍汽車看似一切如常,其實內部已經出現了變化。其中,在9月9日,金龍汽車發布公告稱,對蘇州金龍汽車的處罰將減少2016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15億元,將可能對2016年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此外,來自蘇州金龍汽車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騙補調查的影響之下,2016年上半年蘇州金龍汽車的海格新能源客車銷量僅同比增長5.7%,與前兩年爆發式的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針對蘇州金龍汽車上述騙補及罰款等相關問題,連日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通過蘇州宣傳部門協調,希望采訪主管單位蘇州經信委,但是后者并未接受記者的采訪。不過,蘇州經信委在回應中新網報道中表示,對蘇州金龍的處罰與整改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