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回暖仍需時日
百貨及購物中心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略高,這是否表明了百貨業的回暖趨勢?對此,趙萍分析認為,很難說行業正在回暖,百貨業凈利潤略高應歸因于幾年來轉型的成效。
“百貨業向購物中心和電商方向轉型,帶來了比較好的盈利能力提升。”趙萍表示,目前百貨業主要的轉型方向是購物中心、電商和深度自營,而在利潤率方面表現出的“回暖”,更多地是搭載了購物中心和電商的概念,為公司獲得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趙萍認為,購物中心附加了更多的服務業態,集客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在上升。對大部分百貨業公司而言,向購物中心的轉型,是業績向好的主要推動力;百貨業很多公司的電商目前處于起步階段,達到業績拉升的效果仍需時間。
百貨業轉型做出的嘗試還包括深度自營,通過自采的方式希望加強對市場的了解。趙萍表示,這仍處在初期探索階段,目前對業績的變化影響不大。
周勇在報告中認為,“百貨店、購物中心、超市在電商后發優勢的猛攻下節節敗退,且傷亡慘重。無論是具有政府扶持與資金支持的國企,還是擁有先進零售管理技術的外企,基本無一幸免。這說明,單純以商品銷售為主的實體零售商的整體衰退已成為一種行業趨勢。”
那么,實體零售商未來是否存在“止損”的可能,上述衰退狀況何時將得到緩解?對此,趙萍認為,這或取決于電商的滲透情況。趙萍表示,很多實體零售商,目前仍在探索線上線下的互動發展模式;雖然O2O已不是風口,但仍是實體零售商發展重點之一。
“當實體零售商打通線上線下,會迎來企穩回升的契機,和電商相比將凸顯自身優勢。”趙萍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