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從2009年開始,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49.7萬輛,銷售約44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國。
可與此同時,一些企業(yè)卻打起了歪主意。9月8日,財政部官網(wǎng)發(fā)布《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新能源騙補行為首次“亮劍”。此次,財政部共曝光了五家騙取國家補貼的公司,其合計騙補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知名品牌金龍、奇瑞赫然在列。根據(jù)《通報》內容,對五家騙補公司,除追回已發(fā)補貼等處分措施外,財政部還開出了3.74億元的罰單。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五家騙補企業(yè)均為客車生產企業(yè)。對此,有分析指出,新能源客車技術門檻較低,在獲得政府補貼后有較大利潤空間,所以騙補行為比較多;而新能源乘用車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研發(fā)資金,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