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業績普遍不靚麗
放眼整個百貨行業來看,不僅僅是外資百貨——百盛集團正處于艱難期,大部分的百貨近況仍不容樂觀。
7月底,新華百貨(600785.SH)公布了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49億元,同比下降0.72%,但報告期內凈利潤為3797.92 萬元,同比大幅下降69.26%。
8月16日,銀泰商業(1833.HK)也公布了中期業績情況:銷售所得款項總額為83.52億元,減少2.3% ;母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5.61億元,減少21.3%。
在全國,銀泰經營和管理29家百貨店和17個購物中心,近年來,其在改革轉型上的動作一直是領行業現行,但這也未能令其幸免于業績下滑。此外,包括杭州解百、三江購物、匯嘉時代等在內的企業上半年也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
實體零售無疑正面臨挑戰,關店也成為了大部分企業的選擇。中國百貨商業協會4月份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隨著物業租金不斷攀升,人力成本持續上漲,轉型投入壓力巨大的環境下,百貨行業整體經營增長趨緩,閉店潮也在延續,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國150家連鎖百貨企業麾下分別閉店停業10、15、22、40、100家百貨門店。
在業內看來,傳統百貨行業仍在轉型摸索期,至今為止現在轉型成功的案例幾乎沒有,百貨業在轉型期的陣痛還將持續。
不過,一位零售行業人士向記者指出,目前來看,國內百貨店仍多屬于區域性,全國性的不多,因而跟品牌方的議價能力相對薄弱。在激烈的競爭中,一些正在積極轉型且轉型后有經營特色和擅長精細化管理的企業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