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的火爆
從申購將轉移到上市后會有多少個漲停板,而二級市場還需要檢驗2638點是否是今年的最低點,在市道如此撲朔迷離之時,最好的辦法還是就地趴下。
在中國股市中的所有人,做夢也沒有想到,2016年的中國股市會是這樣的走勢,大盤下沉25%以上,上證指數砍掉900點左右,這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悲催的一月份,也僅僅只有一個月,讓所有機構在一月前對2016年中國股市行情預測的報告成為廢紙。
成廢紙倒也算了,問題是這些機構所持巨量市值的縮水,那才是實實在在的。由于公募基金的倉位較高,而市場在這個月中,既有熔斷,又是縮量,那么點交易量,意味著那些機構陷入了泥潭,眼睜睜地抹掉至少四分之一的市值。
縮水倒了算了,這市場又不是跌你一個人、跌你一個機構的,大家都等比例縮水。最大的問題還不至于此,市場的潛在風險還是杠桿。
真想不明白,中國股市創新出了那么多五花八門的杠桿。去年我們見識過場外配資、傘型信托、股權質押……等杠桿。今年新冒出的杠桿品種還有:農行30多億元票據抵押案曝出一種新型的杠桿問題;停牌股復牌帶出的基金大幅縮水之后發現原先的停牌股持倉比例超過規定而不得不強制減倉;幾月前為救市放杠桿增持股票現在到達平倉線;帶杠桿的員工持股出現問題……,真是沒完沒了。
股市二級市場這邊廂如今冷若冰霜,而一級市場卻熱得發燙,真可謂冰火兩重天。新版IPO公布之后,天天發一個新股,那么小的公司拿到那么大的市場中,用無成本的方法去申購,萬分之二的中簽率就這么來的。有人認為,一天發一個中簽率為萬分之二,那么以后一天發10個,中簽率就會提高到千分之二,錯矣!現在的市值可以重復使用,你深圳賬戶中有20萬市值就可以將1天之內發的深圳10個股票全部打一遍,每個新股的中簽率不還是萬分之二了么?
13年前也搞過新股按市值配售的方法,現在的方法與那時的方法比有一些差別:一是市值計算不一樣,現在按差不多持股一個月的平均市值算,而那時以申購前一天的市值算;二是現在市值可以重復使用,那時不能重復使用。現在的方法盡管大戶、散戶和機構都平等對待,但是也不公平,那就是對持有市值大的投資者不公平,不能按對二級市場的貢獻大小來申購。這樣的方法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大家都不愿意多買股票,因為在一個賬戶中多買了也是市值浪費,而原先的申購資金那更是會選擇退出市場,13年前實施這個方法時,想當然地認為申購新股的巨額資金會進入二級市場,結果是這部分資金大多數離開市場,券商保證金余額大幅下降。這次改革是否會重蹈覆轍,還得拭目以待吧。
還有一周就要過春節長假了,股市的冰火兩重天還會延續,一級市場的火爆從申購將轉移到上市后會有多少個漲停板,而二級市場還需要檢驗2638點是否是今年的最低點,在市道如此撲朔迷離之時,最好的辦法還是就地趴下吧,以免追漲殺跌而出錯。度過最困難的這個階段,相信股市的春天還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