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只要這個市場受管制,穩定股市被看成是穩定社會的重要指標,高估值現象也會持續下去。維持股票高估值已事關金融穩定。
精準預測股市的走勢有可能嗎?即便有幾個人能夠每次都說準,也是符合概率的,畢竟有1億股民。但那么多年了,迄今還沒有聽說哪個是股神。我覺得,與其猜測股市的走勢,不如去發現和研究這個市場不同于其他市場的特質,也就是這個市場的游戲規則和定律,如果能夠掌握這些規則和定律,投資不就變得簡單了嗎?
未來,A股投資理念會與歐美接軌嗎
記得1994年年初,我在中證報的第一版發表了《未來中國證券市場十大趨勢預測》,提出:未來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會大幅下降,實現從投機到投資的轉型;A股與B股的股價將接軌;散戶主導的市場將變為機構主導的市場;投資者未來將不再懼怕新股擴容;分紅將成為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
2016年相對于1994年,應該屬于未來吧?你會發現這十大趨勢沒有一個兌現??此坪侠砬夷軌虮淮蟛糠秩苏J可的預言,在過了22年之后,居然都錯了。可見,預測市場未來的變化確實很難,邏輯推論很容易獲得,但與現實卻大相徑庭。
1995年,當股市日交易量突波100億時,有官方媒體慶賀中國股市只用了5年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200多年股市發展史。我則不認可歷史可以那么容易跨越,并撰文提出,中國股市發展成為成熟市場,可能花要20-25年的時間。這在當初看來,是很悲觀的預測。如今,20年過去了,中國股市還是屬于開放度很低的新興市場??梢姡谑穼嵜媲?,當初被認為是的保守預測,卻成為冒進的誤判。
再過20年,國內股市能被國際金融公司(世界銀行子公司)認定為成熟市場嗎?估計還是不可能,因為開放度那么高的韓國股市都還沒有升格為成熟市場,它至少排隊等候了20年。因此,看一個市場能否進步,還是要看與該市場緊密相連的社會政治環境。
不要把這輪股價大跌看成是估值回歸
大漲大跌是新興市場股市的特征。不少投資者和學者,把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股市下跌,認為是估值的理性回歸,即注冊制之后,股票會放開發行,殼資源不再有價值。 但我覺得這僅僅是對股市暴跌的一種解釋理由而已。股市下跌的原因眾多,歷史上股市轉熊的次數也很多,但上漲的時間比下跌的時間更長。如果每次都是價值的理性回歸,那么,估值就應該回歸合理水平。
事實上,就市盈率水平而言,07年之前平均市盈率水平的波動一直以40倍左右為中軸,大約是成熟市場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但企業的平均ROE卻低于成熟市場。08年之后,平均市盈率水平的波動中軸有所回落,但市盈率的中位數卻明顯上升,大致維持在50倍左右水平。這主要是由于大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明顯回落所致,但中小創的市盈率水平卻依然非常高。
本人在07年曾經撰文《A股高估值之謎》,認為用流動性溢價率為負有一定的解釋力,我國的風險溢價與換手率基本上呈負相關關系,故流動性溢價的作用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價升量增” 與“價跌量減”本身屬于交易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所以,用價量關系對于解釋估值的上升或下降原因沒有異議,如監管部門通過提高交易印花稅來增加交易成本,從而減少交易頻率,或通過增加市場容量來降低換手率,都有一定效果。

但要解釋中國股票的估值水平長期高于其他市場,單用流動性溢價還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對此,我覺得可以用“信用溢價”來解釋,因為A股幾乎沒有退市現象,經營虧損的公司有可能被借殼。
A股市場顯然是“受保護”的。假如A股市場讓政府退出,如交易所實行公司制,不歸監管部門管,股票發行隨行就市,公司虧損,符合退市要求的就退市,政府不再承擔穩定指數的責任,則很多股票的價格會撐不住,由此帶來的總市值減少部分,可視為對“政府作用”的估值。
比如,在股市交易非?;钴S的2015年,IPO發行規模只有1500多億,這只相當于A股市場火爆時半個多小時的交易量。這就是發行管制的結果。股票供不應求,是導致高估值的核心原因;不退市,是導致垃圾股被爆炒的主要原因,此外,國企改革、并購重組等的游戲規則一直存在,也是導致題材股長期高估值的主要原因。
如06年年初至15年年末的過往10年里,每年初都平均買入市值最小的那5%股票(例如,11年初為102只,市值門檻為16億),年均收益率(復利)高達40%多,市值增長了56倍;而若買入市值最高的那5%的股票,十年來市值只增加了1.6倍。簡直是天壤之別。同期所有股票的平均漲幅是7.6倍。高市值組合唯一跑贏低市值組合的年份是06年。
盡管從今后看,政府對股市的作用會不斷減弱,但這同樣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要這個市場受管制,穩定股市被看成是穩定社會的重要指標,高估值現象也會持續下去。既然歷次股市大幅下跌之后再回升,已經證明過去的歷次下跌都不屬于估值的理性回歸。只要那些被認為估值偏高的股票長期持續,其價差收益遠遠超過大市值、低市盈率的股票,那么,就不能認為是估值回歸。既然如此,那這次股價下跌會是例外嗎?
維持股票高估值已事關金融穩定
這輪股市下跌,之前是因為清理場外融資,之后又是由于擔憂人民幣貶值等因素。但目前A股的總市值已經跌至41萬億,但仍是全球第二大市場。由于金融混業化背景下,銀行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到股市的規模應該也不小。而且,由于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下降,民營企業的資金流入股市也不在少數。
因此,相比07年股市的大幅下跌,這次下跌幅度雖然不算大,但所帶來的風險顯然要大于07-08年。比如,場外融資、兩融業務、股票質押融資、結構化產品、銀行票據抵押融資等都是過去沒有的。
08年之后,中國經濟的杠桿率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在提出去杠桿的目標之后,杠桿率水平不降反升。目前,M2規模接近于美國的兩倍,但GDP只有美國的60%,因此,杠桿率過高,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的現象非常明顯。股市的泡沫破滅雖然能夠承受,也不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畢竟40萬億的總市值中,涉及銀行的資金估計不會超過2萬億。但所引發的悲觀預期,將來肯定會涉及到對房地產的資產重估。
房地產的資產總市值估計在200萬億左右,是股市的5倍。所以,要控制房價,顯然是超出政府的能力。尤其在目前人民幣貶值預期之下,更應該穩定各類資產的價格。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提“泡沫化”(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到),而是只提去杠桿,其實是有道理的??梢?,要防范發生系統性風險,先要穩定預期。
因此,在今年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需要強化金融管理,而非放松管制。不僅是要強化管理匯率,而且要管理各類金融產品的發行和銷售,嚴格限制各種以互聯網名義開展的各類理財融資活動,同時,也要控制和調整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
從這個意義上講,股票維持高估值對于穩定其他資產價格也是有利的。雖然,我不認為政策可以逆轉市場趨勢,但可以改變趨勢的斜率,從而延緩風險的爆發的時間, 或者部分化解風險?;诖?,認為股價的跌至估值底的判斷,我覺得不符合中國當前的國情。以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的政策底,應該是要守住的。換言之, 股價的高估值水平需要繼續維持。
回顧25年股市的歷史,我想,作為市場的每一方參與者,都應該認識到,管制導致股價扭曲,投機讓股市變成賭場,功利得不償失,維穩代價巨大。究竟誰是得益者,答案其實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