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債市小幅調整,市場目前的焦點依然在于資金面。1月以來,央行共投放跨節資金2萬億,根據我們之前測算,流出基礎貨幣在2.1萬億左右,1月整體超儲變化不大,1月末估計依然在1.6%左右。

上周,海外市場風起云涌。除了美聯儲釋放偏鷹派的言論外,最大的看點是日本央行的意外“負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29日議息會議意外宣布自2月16日起采用“帶負利率的量化質化寬松體系”(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Monetary Easing with a Negative Interest Rate),將當前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賬戶分為三個層級,分別采用正利率(0.1%)、零利率和負利率(-0.1%)。同時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每年80萬億日元的計劃。
我們梳理了其他國家的情況發現,使用負利率和使用QE對本國貨幣及金融資產的影響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實施QE的國家會出現匯率貶值、股債雙牛的現象;而實施負利率通常會導致匯率貶值、債市上漲而股市下跌。
實施量化寬松的影響:首先,實施QE后,通脹預期上升,實際利率下降使得本國貨幣貶值壓力上升;其次,QE中最重要的是國債收購計劃,其目的在于壓低長期利率而加快經濟增長,故而造成債券的上漲;再次,QE作為貨幣寬松的表現會使得該國金融市場流動性增加,同時利好風險資產。
實施負利率的影響:首先,降低利率導致資金流出本國,匯率承壓;其次,負利率實際是對通縮預期的一種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會降低風險偏好,更多的投資債券而不是股市,因此導致債市上漲而股市下跌。
綜合這兩種因素的共同的影響,我們認為日本目前的貨幣政策路徑會使得日元繼續承壓,日本國債收益率下降,而對日本股市的影響并不明確。

綜合這兩種因素的共同的影響,我們認為日本目前的貨幣政策路徑會使得日元繼續承壓,日本國債收益率下降,而對日本股市的影響并不明確。
目前匯率擔憂依然是央行寬松力度低于市場預期的主要因素。在這次日本貨幣政策公布之后,我們認為央行對匯率擔憂有增無減。
一方面,日元貶值壓力增加,美元走強;另一方面,美聯儲1月議息會議聲明中再次提到海外風險因素,“稱將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局勢并評估外部因素對于美國勞動力市場以及通脹的影響”。日本貨幣政策釋放的流動性會邊際上減弱美國對全球金融市場局勢的擔憂,因此可能會邊際利好美國加息。
因此,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更大,將繼續掣肘寬松,對國內債市構成壓力。
此外,整個2月共到期資金1.2萬億,其中節后到期資金高達1萬億,雖然現金回款會在春節后回流一部分,但是也僅僅是維持目前的資金面平衡,進一步寬松在2月同樣難以預見。
目前,整體超儲水平并不算太低,但是一旦資金面的預期發生階段性變化,對于債市短期來看依然是一個風險。我們一季度依然維持相對謹慎的看法?!?/p>
對于2016年地方債的一些猜想
上周五,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綜合2015年年末發布的《地方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2016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框架已經形成,便于對2016年地方債發行情況進行預測。
1、地方債券的總體規模預測:置換債5.6萬億左右,新增債0.8萬億左右。
地方債券按照品種可以分為兩類:置換債以及新增債。
對于新增債券,我們回顧2015年預算,我國2015年的赤字率目標為2.3%,相應赤字規模1.62萬億,其中中央赤字1.12萬億(國債余額限額增加)、地方赤字5000億(地方政府債券限額),比例2.24:1.
在穩增長以及加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背景下,我國2016年的赤字率大概率會提升。從國際共識的警戒紅線以及財政部官員的講話來看,2016年的赤字率大概率將達到3%。按照3%的赤字率以及2:1的“中央赤字/地方赤字”估算分配率,預計2016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為7200億,再加上專項債的規模,2016年新增地方債規模至少8200億以上。
置換債方面,按照《通知》中“發行置換債券的規模不得超過財政部下達的當年本地區置換債券發行規模上限”,置換債的規模全年將有一個上限額度(年中的時候國務院可以進行增減調整),地方政府在此額度內進行置換債的發行。置換債額度的測算,按照《意見》“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通過銀行貸款等非政府債券方式舉借部分,通過三年左右的過渡期,由省級財政部門在限額內安排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2014年末地方債務余額15.4萬億,剔除已經是地方政府債券形式的1.09億,剩余14.31萬億。2015年地方政府置換量3.2萬億,這樣剩余兩年每年的平均置換限額約為5.6萬億。

2、發行節奏預計:整體發行節奏較為均衡,3月和11月規模相對較大
2015年地方置換債的發行額度是分批下發,除了第一批的1萬億需在8月31日之前完成之外,財政部并沒有對地方債券的發行節奏進行硬性要求。此次為了防止集中發行的現象,《通知》中給出了一個原則性的發行節奏限制,每季度置換債券發行量原則上控制在當年本地區置換債券發行規模上限的30%以內(累計計算)。一季度上限為30%,二季度為60%,三季度90%。
回顧2015年置換債的發行節奏來看,從5月18日第一只地方債發行到12月23日最后一只發行,大致跨越了7個月。除了開頭(5月)和結尾(12月)發行規模比例偏低,其余的月份的發行比例較為平均。而5月份的發行比例較低主要還是在于是首次并且只有半個月的發行時間。
參照《通知》內容以及2015年的發行節奏,我們認為春節后地方政府債券可能即將發行。按照季度測算,一到四季度單季度的發行規模比例為20%:30%:30%:20%。按照月度測算,考慮到一季度只有1.5個月的時間,而12月份發行基本完成,我們預計3月和11月的發行規模會略有加大,12月的發行規模將偏低,其余月份較為平均。
3、地方債券的發行方式:定向置換的比例將提升。
地方債的發行方式由公開發行和定向發行兩種方式組成。按照《通知》,公開發行的地方債可通過招標和公開承銷兩種方式發行。單一期次債券發行額在5億元以上(含5億元)的應當通過招標方式發行。
《通知》中專列一節,表示要積極的推動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的定向發行?!皩τ诖媪恐袑儆阢y行貸款,地方財政部門應當與銀行貸款對應債權人協商后,采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置換債券;對于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向信托、證券、保險等其他機構融資形成的債務,經各方協商一致,地方財政部門也應積極采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置換債券予以置換?!?/p>
回顧2015年的置換債的發行方式,定向發行0.8億,占比僅為25.4%。我們認為2016年地方置換債發行中定向發行的比例將有所上升。

4、地方債券的流動性:流動性有所提升
流動性來看,我們以當月的交易量/存量規模為跟蹤指標,發現地方債流動性有所提升。
我們認為,2016年地方債的流動性將繼續提升,除了上述講到的兩個原因,我們發現《通知》中專門提到改善地方債流動性,主要的舉措有“鼓勵承銷團成員之間在回購等業務中接受地方債作為抵(質)押品。地方財政部門開展承銷團組建和管理相關工作時,應當將相關金融機構參與地方債二級市場交易情況作為重要參考”、“鼓勵地方財政部門研究探索面向社會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發行地方債”。
5、地方債發行管理更加規范
經過2015年地方債的發行,無論是財政部還是各省對于地方債的發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最近關于地方債的文件中,提出了許多的細節。
首先,加強了關于地方債務的問責機制,落實到人。財政部發布的《意見》中不僅說明將政府債務管理作為硬指標納入政績考核,并且明確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將責任落實到人。
其次,對地方債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豐富?!锻ㄖ繁硎驹?015年財政部對地方債信息披露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更新有關信息,并增加披露以下內容:
1.披露本地區財政收支狀況時,按照地方政府本級、全轄(不含省級政府轄區內單獨發行地方債的計劃單列市)口徑同時公布近三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其中,2014年數據按決算口徑公布,2015年數據在決算編制完成之前按預算口徑公布,在決算編制完成之后按決算口徑公布,2016年數據按預算口徑公布。
2.披露本地區地方政府債務狀況時,公布經清理甄別確定的截至2014年底、2015年底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情況,以及2015年、2016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情況。
最后,加強了債券發行的現場管理,使得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更加規范。對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現場的區域劃分、人員管理、現場監督等細節都做了說明,使得地方債發行更加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