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冬播”都是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進行。
屆時,機構年終結賬,資金大量撤離,利空消息滿天飛,市道低迷,成交萎縮,股市通常出現單邊下跌市,多數投資者對來年股市不看好,都忙著將全年勝利成果“冬藏”。
每年此時,我總是大聲疾呼進行“冬播”。唯獨2015年12月,股市在秋搶行情后,并沒有出現明顯下跌,多數機構和投資者對來年普遍看好,可漲到4500點。我則認為,市場未免對“1月8日5%以上大股東將集中解禁”這一重大利空過于輕視了,故提出:“今年的冬播將推遲到1月中旬”的觀點。
在經歷了新年前4天就兩次出現熔斷和廣大投資者的魂斷之后,現在可以說,“冬播”階段開啟了。
1、三大利空被排除或削弱
利空之一:新年股市僅4天內,就出現2次熔斷。論指數跌幅,一次比一次大,1月4日跌6.86%,1月7日跌7.04%;創業板1月4日跌8.21%,1月7日跌8.5%。論熔斷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快,1月4日是13點13分熔斷,1月7日是9點43分熔斷。輪成交量,一次比一次少,1月4日是6961億,1月7日僅1880億。
在跌3%和跌5%時,市場強大的“磁吸”效應,加劇了市場恐慌性殺跌,造成了流動性枯竭,導致熔斷,受到廣大投資者的強烈質疑,證監會和三大交易所,終于在1月7日深夜,果斷糾錯,宣布暫停熔斷機制,使這個令市場驚魂的利空,得以排除。
利空之二:大小非集中解禁。據中金公司統計,1月8日共有1.1萬億市值的大小非將集中解禁,令市場擔憂去年清查場外配資去杠桿,造成供求嚴重失衡的那一幕將再現,因而陷入極度的恐懼。
對此,1月7日證監會也頒布了“減持新規”:減持需提前15天向市場披露詳細信息;每三個月減持的股份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重申:“這并不意味著證金公司等國家隊即將推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不會改變”。應該說,這個新規基本上將市場對大小非減持的恐懼加以弱化。
利空之三:注冊制提前到1月底落地。這條消息發布在證監會指定披露信息的上海證券報和中國證券網上,遂引發了市場對注冊制的極度恐懼,創業板、中小板率先大幅殺跌,并將恐懼迅速蔓延到其它指數。
對此,1月7日晚,上海證券報發出澄清公告,否認此消息是來自上海證券報,屬中國證券網在未經核實下的誤報。至此,這條利空在短期內暫時排除,但中期的利空影響,尚不能確定。1月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對注冊制做了更明確的答復:“3月1日,是指全國人大授權決定2年施行期限的起算點,并不是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的起算點,改革實施的具體時間將在完成有關制度規則后另行提前公告”,并強調 :“將做好核準制向注冊制過度的預案,確保平穩銜接”,“待制定《股票公開發行注冊辦法》等相關部門規則和規范性文件完成,待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將按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據此程序的復雜性,我仍然堅持,注冊制的實施時間應該是在6月份以后。
如此重大的三利空的沖擊,無疑為今年的“冬播”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而利空的排除和削弱,更增加了投資者大膽進行“冬播”的底氣。周五,三指數探底后出現強烈反彈,均拉出中陽線,便是積極的回應。而創業板繼續收陰,則表明其對第三條利空仍有憂慮。
2、3056點的“冬播”底部已探明
首先,周五上午探至3056點,又回到去年“秋搶”行情的起點。去年9月30日“秋搶”行情的起點,便是3052點,隨后,便爆發了3052-3678點、20.5%的火爆的“秋搶”行情。如今,指數又從終點回到了起點,而在9月份,3000點—3050點一線,拉過一個多月的平臺,具有極強的支撐。若沒有新的重大利空,很難擊破。
其次,3056點已遠低于國家隊救市的成本。去年7月,國家隊救市的第一個底部是3373點,第二個救市底部是3537點,國家隊的持股成本在3600點以上。就是說,3056點位置上,1.5萬億國家隊資金被越套越深,所以這是“冬播”極其安全的位置。1月4日熔斷當晚,央行再次向證金公司授信1500億元,進場護盤。周五,抄底大軍蜂擁而入,從直線大幅拉升、長時間空中橫盤、中午收盤再拉升、成交量明顯放大的情況看,顯然有國家隊、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在堅決進場,消滅帶血的籌碼。可見,國家隊對靠近3000點位置的守護是多么在乎,多么堅決!
再次,5天就打出了500點的下影線。2015年底收盤指數是3539點,新年僅5個交易日就快速探至3056點,下影線有483點之長。相比2015年1月,僅在上年收盤指數3234點,往下打到3095點,下影線只有139點,下跌空間無疑要大得多。3056點買進的可說是去年“秋搶”行情的最低價,上方全是套牢盤。在此情況下“冬播”,無疑是抄了個大底。
3、“冬播”將是一個反復過程
一方面,剛經過去年的兩次股災和新年4天的熔斷魂斷,市場多數投資者還沒有從恐懼中驚醒過來,市場信心受到重挫,新增資金望而生畏。所以,大盤快速單邊向上的可能性甚小。
另一方面,近期市場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不利因素。如美元指數不斷走高,歐美和亞太股市動輒暴跌,人民幣匯率時而大幅度貶值,尚未企穩,日后必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會有減持動作。這些,也會壓抑指數的單邊上行。
再一方面,隨著注冊制的臨近,創業板,尤其是其中的高估值高價股,調整之路可能較為漫長,創業板指數的弱勢,也會反壓其它指數的上漲幅度。
因此,大盤會在3050-3200點區間,反復震蕩,“冬播”時總是頗多折磨,甚至會被套、煎熬,一批種子被凍死了,就再播一批,有可能整個1月份將有多次“冬播”機會。興許要到春節后才會看到“春生”的景象,人們務必珍惜3200點以下,甚至3100點以下的機會。
4、“冬播”之后必有“春生”
正如9月底,在絕大多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對后市不看好的情況下,我大聲疾呼:“秋搶”行情一定會出現。結果,爆發了上證指數漲幅20.5%、創業板漲幅40%的大行情。
如今,在各種利空籠罩、市場快速大幅下挫之下,我再次呼吁,現在正是“冬播”的好時節,“冬播”之后必有“春生”、“春收”。
理由是:
25年股市歷史上,每年都有“春生”行情。就連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春天,也出現了4778-5522點的行情。春天伊始,自然界萬物復生。股市也同樣,一年之計在于春。政府為了激發人們對新的一年經濟的信心,必然會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從而觸動股市的“春生”行情。投資者在春天,也是人心思漲,紛紛進場,參與行情。如果連春天的股市都不漲,那就像“農民不種莊稼,全國全年顆粒無收”一樣的不可理喻!
政府的利益也決定必須有“春生”行情。國家隊的1.5萬億資金被套在股市,各大券商對2016年的高點預測普遍在4500點以上,承諾“在4500點以下不減持”,這應該是發動“春生”行情的利益需要和最大的理由。
超低利率促使廣大居民為了實現財富增值,唯有投資股市一途。這是“春生”行情最容易形成人民戰爭氣勢的重要原因。
新股發行改革,由資金申購改為市值配售,將避免每月2次資金大搬家所引發的股市大震蕩,促使更多的新人進股市配市值。
人民幣貶值,具有兩面性,既有造成人們情緒恐慌的一面,也有刺激投資者通過股市保值增值的積極一面。如從2009-2015年,美元大幅貶值、美聯儲三次推出量化寬松,使美國股市走牛6年,漲了3倍。這對中國股市的“春生”行情也應該有借鑒作用。
為了順利地推出注冊制和戰略新興板,也需股市保持穩定向上的態勢,“春生”行情便是一個最好的抓手。
供給側改革,倒逼股市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和民企的資產重組、收購兼并,以及鋼鐵、煤炭等過剩產業通過兼并重組,來實現去產能化。再加上迪斯尼概念,軍工改革概念等,使今年的“春生”行情熱點多多有助于指數上行。
周五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稱,1月份新股須有半個月左右的補年報等準備工作期,估計2月7日新股發行數量較少。這也有利于爆發“春生”行情。
當然,“冬播”應是結構性“冬播”,“春生”也必將會是結構性“春生”。“春生”和“春收”的大小,主要看個股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