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開盤第一天,媒體上沒有市場關注的1月8日大股東如何解禁的新規定,市場對即將到來的解禁潮壓力重重。不僅如此,媒體上都是新股即將發行、注冊制即將實施的報道。投資者第一感覺是2016年滬深股市將要大發新股,大規模擴容,對新年擴容規模不確定性的恐懼造成1月4日暴跌第一次熔斷。1月7日早上,投資者打開電腦,出現了大標題是“注冊制具體實施方案本月落定”的報道文章,而且出處是權威媒體,這造成市場極大恐慌、混亂。市場對注冊制本來有心理準備,證監會在上個月剛剛宣布從今年3月開始的兩年時間內落地實施注冊制,而且特別聲明具有中國特色的“四不”注冊制。這篇報道對市場的影響是,證監會及各部門迫不急待提前落地注冊制,對2016年市場大擴容的恐懼全面爆發,市場再次崩潰。
本周五,交易所宣布停止熔斷制度,國家隊資金再次救市,但廣大投資者對2016年市場大擴容的不確定性恐懼并沒有消失。外國投資者和某些不深究中國國情的管理部門,往往不理解中國股票投資人為什么特別反感、害怕股市大擴容。這是因為,中國法律、監管體制不健全,企業上市融資風險收益率不對等,企業上市融資是第一偏好,與美國其它國家企業上市融資饑渴度不一樣。而且,中國企業數量全世界最多,如此多的企業排隊上市全世界難找第二。這是中國國情,管理部門應充分認識這個國情,并采取相應對策,這個時候股市就會穩定,發揮正面效應。反之,忘記這個國情,不采取相應對策,股市就不穩定。
股市中最大的利空是不確定性,一旦利空轉為明確,數量確定,市場就會自我調整,消化利空。回顧滬深股市這十幾年的波動規律,股市相對穩定階段往往既不是大擴容階段,也不是停發新股階段,這兩個階段往往與瘋牛、大熊伴隨。相反,從中國國情出發,不理會市場派專家要求的講市場自己決定的建議,每年、每月對滬深兩地發新股的數量進行預告,窗口指導發行價格。本屆證監會和前幾屆證監會凡是對新股發行、大股東減持實行年度,月度預告制,變不確定性為確定性時,滬深股市就相對平穩,充分發揮融資、投資正能量作用。這段歷史并不長久,有案可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是標榜市場改革就是正確,符合國情才是正確道路。為此,我們強烈建議,不管中國何時實行注冊制,不管具體方案如何,對于新股發行的數量,大股東減持的數量,一定要實行中國特色的預告制,窗口指導制,控制好市場擴容節奏,才會有中國滬深股市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