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老版本的IPO全部結束,新版本的發行方法還沒有公布,接下來將形成IPO的空窗期,而注冊制實施時間又在3月1日起,這個時間的銜接給市場留下了許多懸念。
中國股市短短的30年歷史,實施過額度制、審批制、審核制,接下來叫注冊制,這個對管理層和融資者很重要,而對投資者者并不重要,如同你吃一塊紅燒肉有必要搞清這豬是哪兒來的嗎?對吃客而言,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罷了。對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關注兩點:一是發行價格,價格便宜,有差價可賺那就參與,價格貴,沒錢可賺,那就不參與;二是發行節奏,注冊制實施后,上市門檻將會降低,但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還需要排隊和控制節奏吧,現在這樣一個月發二、三十家沒問題,總不見得一月發兩、三百家吧,控制節奏那就有參與者的機會,因為市場不會因此打趴下。
有個時間點值得關注。自去年最后一批28家新股按老辦法公布之后,IPO版本需要升級換代,但是到現在為止,新版新股申購辦法還沒有公布,而元旦期間交易所和所有券商還要加班進行新股申購的全網測試,也許接下來的一月份新股處于空窗期,2月又有個春節長假,注冊制生效時間是3月1日,這都需要有個銜接的時間。還有一點,對注冊制實施的理解不能產生歧義,3月1日是指法律文件生效之日,并非到3月1日馬上推出注冊制,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可操作性的實施文件,所以,筆者認為,接下來新股正式進行按市值發行的時點也許在春節后,而注冊制的正式實施也許要到下半年。
2016年股市的新事物將撲面而來,除了IPO注冊制外,還會有深港通、戰略新興板、新三板轉創業板、特殊股權企業上市……所以這些新舉措的推出,都是全方位地發展股市的融資功能,或者說股票供給側的大發展,這需要一個繁榮健康的甚至于蹦蹦跳跳的股市相配合,如果股市趴下,就難以推進這一系列的改革。
2016年市場的主體將圍繞著融資端的加大供給側而展開,看看將要推出的各項新的改革措施,除了融資、融資。還有再融資、再融資。2016年的開盤指數離3600點不會太遠,面對如此大的股市變局,可以梳理出2016點的操作方向:第一,市場的一大熱點在新股,不管它叫什么板,巨大的差價才是硬道理。看看剛打開漲停板的最后一波28個新股,上市首日44%的漲停之后,有些股票已經再出現15個漲停還沒有停歇,可以預料,未來的新股中將產生一大批“妖股”;第二,上市公司收購兼并將風起云涌。當下萬科的控股案例給市場提供了一個樣本,中國股市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控股和收購兼并案例都沒有此次萬科的案例意義來得那么深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場的玩法徹底變了,在2016年中,圍繞著收購兼并,不管它是國資改革題材還是民資搶奪股權,都會引發激烈的博殺,而這種爆發性差價才是追逐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