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1-7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9979億元。總體來看,地方債發行平均期限為10.6年,平均發行利率3.42%。
在業內看來,1-7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呈現“前低后高再低”狀態,總體上較往年的節奏更加緩慢。不過,基于7月底政治局會議所釋放信號意義,地方債在年底前發行完成的概率提升,預計三季度地方債發行速度會較為明顯加快,后期債市供給壓力將有所攀升。
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9979億元
具體來看,1-7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9979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8583億元,發行專項債券21396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18833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21146億元。
從期限來看,1-7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期限10.6年。其中,一般債券7.8年,專項債券13.0年。1-7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3.42%,其中一般債券3.33%,專項債券3.50%。
截至今年7月末,2020年已下達用于中小銀行風險化解的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已發行793億元;用于建制縣區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6128億元再融資債券額度已發行6095億元。
1-7月,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16692億元。其中,7月當月到期償還本金2515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14263億元、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本金2429億元。1-7月,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5312億元。其中,7月當月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1040億元。
從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情況上,2021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33277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510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181685.08億元。
截至2021年7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79901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35743億元,專項債務144158億元;政府債券278150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751億元。
截至2021年7月末,地方政府債券剩余平均年限7.2年,其中一般債券6.4年,專項債券8.0年;平均利率3.52%,其中一般債券3.51%,專項債券3.52%。
下半年將保持較高發行規模
“上半年地方債發行規模呈現‘前低后高再低’,且節奏較往年變得更加緩慢。”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中心副主任陶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1-7月累計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均低于2020年和2019年,其中專項債的發行節奏也比往年明顯放緩。
陶金認為,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財政支出總體進度偏慢,形成了階段性的資金沉淀,財政存款淤積,同時地方債發行和使用監管、審計和問責加強,地方政府發行動力減小。
“7月底政治局會議提出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釋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信號,地方債在年底前發行完成的概率提升。”陶金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可能會出現逐步減弱,經濟韌性也受到全球疫情反彈、外需波動等影響。“在此背景下,基建、地方債發行和資金使用的政策托底作用將更加突出。”
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地方債恐將保持較高發行規模。方正證券分析師齊晟認為,9月地方債會保持較高發行規模。盡管地方債繳款量走升會給市場流動性帶來擾動,從而可能給債市造成一定壓力。但如果流動性轉緊,央行配合政策予以緩解的概率料較大。
“預計三季度的地方債發行速度會較為明顯地加快,四季度也不會明顯弱化。”陶金認為,一方面財政資金安排要在時間上保持一定的平衡,否則會再次產生財政資金冗余和財政存款淤積。此外,當前市場好項目也相對稀缺,資金使用過快可能會導致使用效率較低。
“按債券發行提速的假設,即使是年底發行完畢,每月平均發行規模可能也要達到4500億元,且8、9、10月的發行規模肯定相對更大,可以看出債券供給壓力不小。”陶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