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多家中小銀行主體信用評級被調低。受不良貸款率上升、資產質量下滑、資本補充面臨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小銀行未來的道路或將繼續分化。
農商行信用評級集中下調
Wind數據顯示,今年來共有11家中小銀行主體信用評級被調低,3家中小銀行雖然主體信用評級未被調低,但評級展望由穩定被調為負面。具體來看,11家主體信用評級被調低的中小銀行分別為:延邊農商行、盛京銀行、山西長子農商行、山西榆次農商行、山西平遙農商行、吉林環城農商行、葫蘆島銀行、河南新鄭農商行、阜新銀行、大連農商行、安徽阜南農商行。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評級下調的多為農商行。今年來部分行業的資產承壓在今年集中體現出來,而銀行業只是其中之一,多家中小銀行的“爆發”也與特定時間有關。
聯合資信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6、7月是評級行業傳統的跟蹤期,一般而言,評級機構應在企業披露年報后的2個月或3個月內完成定期跟蹤,伴隨定期跟蹤會出現一定數量的評級調整,這是評級行業的常規作業節奏。
“從整體評級下調的情況來看,主體評級或評級展望被調低的企業家數較2020年同期有明顯上升,究其原因,首先部分企業為存續風險主體,其評級在年初以前已經發生過下調,今年以來隨著風險持續暴露,評級進一步下調。”聯合資信表示。對銀行業而言,風險集中在自2020年開始信貸資產惡化、盈利能力下降、資本補充面臨較大壓力、撥備水平不足等方面。
以山西平遙農商行的評估為例,平遙農商銀行貸款行業集中度較高、2020 年信貸資產質量明顯惡化,同時未來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部分同業及投資資產出現違約且風險敞口較大、撥備水平不足、盈利能力顯著下降,以及資本面臨較大補充壓力等因素,對其經營發展及信用水平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對葫蘆島銀行的評級報告中也提及,該行貸款規模下降,信貸資產質量顯著下行帶來的貸款收息率下降、存款成本上升等因素均對利潤水平帶來較大負面影響,已呈現虧損狀態;考慮到信貸資產質量仍然面臨下行壓力,減值準備的較大缺口以及信貸業務發展面臨的壓力,該銀行未來盈利水平將持續承壓。
對盂縣農商行的評級報告中也提到,信貸資產質量存在一定下行導致撥備水平有所下降,同業和投資資產存在一定風險敞口,減值計提力度的上升疊加凈息差收窄導致的營業收入下滑,導致盈利水平下降;資本內生能力較弱,同時公允價值變動和未分配利潤的減少導致權益規模下降,疊加股權投資上升和業務的發展對資本的消耗,資本充足率指標下降,未來亦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光大銀行市場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銀行的評級下調反映了中小銀行經營壓力的增大,且個別銀行資產質量存在一定轉差風險等。“有些銀行遭遇經營困境,主要是由于一些區域經濟復蘇滯后,相關行業仍面臨困境;而個別銀行對單一行業依賴嚴重,因此資產質量與經營狀況受影響相對較大。”
商業銀行分化加劇
展望銀行業整體,商業銀行中大行和中小銀行的風險將繼續分化,未來不排除還有更多中小銀行將面臨跟蹤評估降級的情況。
從資產質量方面而言,受2020年疫情影響,商業銀行總體面臨的外部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民營和小微企業困難突顯,違約風險上升, 導致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有所下滑。此外,疫情以來,監管部門多次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展期和續貸等方式加大對企業的支持,由于不良貸款率指標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需持續關注未來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變動情況。
雖然商業銀行信貸資產撥備覆蓋率有所下降,但不同類型銀行分化明顯,城商行和農商行信貸資產撥備計提壓力較大。根據聯合資信的報告,從撥備情況來看,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得益于信貸資產質量優于中小銀行,其撥備覆蓋率處于充足水平且保持穩定;而城商行和農商行由于不良貸款規模上升導致撥備水平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未來面臨較大的撥備計提壓力。
截至2020年末,商業銀行整體信貸資產撥備覆蓋率為184.47%,其中大型 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15.03%和196.90%,城商行和農商行分別為189.77%和122.19%。
此外,從流動性而言,中小銀行被叫停了靠檔計息、異地攬儲等吸存款利器后,雖然降低部分中小銀行高息攬儲的沖動,但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這類銀行負債端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截至2020年末,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相關指標保持在較好水平,考慮到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的支持,行業整體流動性較為 平穩。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將有所上升,不排除部分銀行可能會主動選擇縮表,以緩解自身的流動性壓力。
在分化加劇的背景下,周茂華認為,未來針對中小銀行的評級標準可能將更加市場化以及更加嚴格。從中長期看,這也將倒逼部分中小銀行加快完善內部治理、加大風險處置、提升風險管理與經營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