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的持續震蕩,基金賺錢效應不佳,投資者避險情緒釋放,不少投資者選擇贖回基金。今年以來,部分基金的規模出現了大幅縮水,更有不少基金在5000萬元的基金清盤線下掙扎。
對于瀕臨清盤的基金,近一個月,就有超過15只基金通過持有人大會審議持續運作、修改終止條款來極力“護殼”。
瀕臨清盤基金極力“護殼”
6月17日,西部利得基金發布了關于以通訊方式召開西部利得新享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需求,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本基金的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提議持續運作西部利得新享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一般來說,持有人戶數不足200戶或基金凈資產低于5000萬是基金的清盤線。截至6月22日,西部利得新享混合最新規模0.18億元。一季報中顯示,該基金債券占比為42.92%,從2020年5月成立以來凈值下跌0.86%。
6月15日,浦銀安盛發布公告稱,浦銀安盛普慶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通過通訊方式召開,有效通過了《關于持續運作浦銀安盛普慶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議案》。
于今年1月剛成立的九泰久元量化基金,也發布公告稱,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提議持續運作九泰久元量化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截至6月22日,該基金最新規模為0.45億元。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還有富榮??祷旌闲?span id="xs8nfrid" class="keyword">基金、泰達宏利永利債券型基金、興業6個月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等數十只基金,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提議持續運作基金。
今年以來,也有基金通過修改基金合同取消自動清盤條款的方式來“護殼”。
華安基金發布公告,提議修改華安安平6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合同。包括取消該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滿三年后存續期間的自動清盤條款;取消該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滿三年后存續期間的部分臨時事項提示義務。
此外,中銀泰享定期開放、海富通恒豐等基金也修改了基金合同的條款,取消“自動清盤無需召開持有人大會”的條款。
在清盤線下掙扎的部分基金,為何奮力“保殼”?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長姚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相較于清盤一只產品,“保殼”的優勢在于一旦有相關客戶特別是機構客戶的需求,可以更快地將業務落地,減少重新申報產品而需要花費的申報、審批等時間成本。
“一方面,對于公募基金來說,新發起成立基金需要2個億的規模,而保殼只需要5000萬規模,保殼難度較小;另一方面,新發行公募基金的審批流程比較長,因此發行周期會比較長。因此,從多方面的綜合成本角度來考慮,公募都會有比較強的動力來保殼。”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李迎迎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清盤基金數量激增
截至2021年5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2.91萬億元。我國公募基金規模不斷壯大,基金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清盤基金數量也隨之激增。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6月以來有中銀基金、南方基金、華安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22只基金(A/C份額合并)清盤。而年初以來,已有121只基金清盤。
“面對同質化競爭,清盤也客觀上越來越成為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特別是公募基金領域發展日益成熟、健康的表現之一。在‘清盤’這層窗戶紙沒有被基金行業捅破之前,許多公募基金公司因為擔心市場無法承受‘清盤之重’,擔心選擇產品清盤會引發輿論關注,從而影響公司聲譽甚至引發監管處罰,被迫需要定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維持許多已經事實沒有存續意義的基金產品,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姚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姚楊指出,大約十年前有基金公司勇敢地捅破了這一層窗戶紙,因為相關工作準備到位,事實上不僅沒有引發原有所擔心的輿論風險,而且從監管層面也沒有遭受實質壓力。自此,公募基金當中的“迷你基金”清盤日漸成為常態,也是這樣優勝劣汰、有進有出的開放性機制環境,給了市場更好的發展空間,也讓基金公司可以做出更全面、更理性、更健康的選擇判斷。
“基金清盤是一個良性競爭。公募基金市場應該有進有出,那些風險控制與投資能力不行的劣質基金,應該被淘汰出市場。”鉅陣資本董事長龍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