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門迎客”,素有老工業基地之稱的東北地區如何抓住機遇?作為全國“保險+期貨”創新試點的發源地,遼寧如何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如何利用資本市場深化國企改革?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方面有哪些舉措……
近日,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巡禮”采訪團走進遼寧沈陽,證券時報社副總編輯王冰洋專訪了遼寧證監局局長柳磊。
科創板來了
新機會來了
王冰洋:遼寧今年上市和后備企業的大致情況如何?在推進企業科創板上市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果?
柳磊:目前,轄區擬上市公司共有19家,其中芯源微電子12月4日申購、神工股份提交注冊,1家在審,16家輔導備案。今年以來,新增9家輔導備案企業,遼寧轄區輔導備案企業家數呈逐步上升趨勢。
遼寧科研基礎良好,有一批科技型企業,科創板給遼寧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自科創板啟動以來,遼寧證監局積極做好科創板試點相關準備工作。一是支持遼寧省人民政府出臺《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上市發展的意見》,地方政府加大對企業上市發展的扶持力度,其中,對在境內科創板首發上市的企業給予總額1500萬元補助;對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上市的企業給予總額1000萬元補助;對在境外交易所市場首發上市的企業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補助。
二是聯合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深挖上市后備資源,深入開展調研,多方了解企業需求,篩選出優質公司建立后備資源庫,對后備企業做到心中有數。加大對后備企業的培訓力度,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指導。加強輔導監管,提高申報質量。
三是動態跟蹤企業上市進展,為企業提供有力支持與服務。目前科創板上市成果喜人,已有1家公司正在發行,1家公司過會,另有多家科創板后備企業。
王冰洋:將遼寧的科技基礎轉化成產業優勢,在這方面遼寧證監局還有哪些舉措打通投融資渠道?
柳磊:遼寧證監局積極引導轄區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多層次融資渠道和多元化融資工具。例如,近年來,遼寧證監局聯合遼寧省金融局、遼寧省科技廳等與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先后舉辦了6期遼寧省科技企業投融資常態化路演活動。每次投融資路演活動都有十數家科技企業參與,吸引了大批投資機構、證券公司參會。通過舉辦的多期投融資對接活動,遼寧省科技創新企業建立了良性的資本形成機制,多舉措、多渠道為企業家找到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志同道合的投資伙伴。
資本市場
服務實體經濟有妙招
王冰洋:近年來,遼寧局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做了一些積極探索,包括“保險+期貨”試點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效果,具體情況請介紹一下。
柳磊:遼寧是工業和農業大省,風險敞口時刻存在,一個波動就可能把企業、農民的利潤全部吞噬,風險管理需求旺盛。比如玉米在國家放開保護價之后,價格曾經從2400多元/噸跌到1000多元/噸,如果沒有風險對沖,對農戶來說很難承受。
我們很早就意識到風險管理對于遼寧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由期貨公司通過業務創新、產品創新,開發風險管理工具來進行風險管理。比如說“保險+期貨”這樣的模式,從農產品入手,通過保險這樣大家容易接受的金融產品,讓農戶在種糧時即可鎖定利潤,保險公司再通過專業機構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早在2015年,新湖期貨引入保險公司進行跨金融市場創新合作,成功簽訂第一單“保險+期貨”試點協議,遼寧也成為全國“保險+期貨”創新試點發源地。
經過幾年的試點,遼寧轄區“保險+期貨”試點品種逐年增多,涉及玉米、大豆、雞蛋、指數等品種;參與區域更加廣泛,近50%的農業縣至少參與過一次試點,盤山縣還曾進行玉米品種的縣域全覆蓋試點;試點模式更加全面,不僅有價格險,也有收入險、場外期權,并與基差收購、訂單農業等結合,覆蓋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的全部模式;賠付金額也逐年增多,2018年度實現的理賠金額近2700萬元,參與試點的農戶和合作社實實在在獲得了收益,全面提升了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和支農惠農能力。
2019年,轄區有10個“農民收入保障計劃”試點項目落地。據了解,部分項目目前已經有了初步成果。例如,弘業期貨遼陽雞蛋項目預計可賠付40萬元,海通期貨朝陽雞蛋項目預計可賠付50萬元,南華期貨朝陽豬飼料成本指數項目預計可賠付20萬元。
從多年的試點效果看,“保險+期貨”試點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合作社和農戶認同并接受了利用期貨市場規避價格波動風險這一創新方式,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其他方面,比如說遼寧是我國鐵礦石、鐵、鋼材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螺紋鋼期貨的第一筆交易、第一筆交割以及第一筆期貨轉現貨都發生在遼寧。此外,期貨交割庫亦發揮著集聚作用,有利于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以白糖為例,遼寧本不產糖,依托營口白糖交割倉庫,培育出年銷售量八九十萬噸的大型制糖企業,形成了白糖集散中心,營口白糖交割庫的交割量連續5年全國排名第一。
金融助力遼寧經濟轉型
王冰洋:就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遼寧證監局有哪些措施?
柳磊:上市公司是遼寧企業的優秀代表,也是遼寧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柱力量。前些時候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證監會易會滿主席在中國上市公司年會上的講話也多次提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離不開各項工作的協同推進,我們在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解內憂。采取多種手段積極化解股票質押等風險,為上市公司發展解除內憂,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是強監管。堅持以信息披露監管為核心,加大對公司的監管力度及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在存量上下功夫,著力提高已上市公司的質量。
三是搭平臺。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協會的自律管理職能,以協會為平臺傳達監管理念,以協會為依托規范上市公司治理。強化會員間的溝通交流,促進會員間的業務合作,以先進為標桿,以先進帶后進,為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王冰洋: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比重較大,如何利用資本市場深化國企改革?
柳磊: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助力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從內、外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喚醒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國企改革。用資本市場的開放和透明,促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機制,推動國有出資人加快理順投資關系,助推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的轉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另一方面,用“騰籠換鳥”的模式推動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東北制藥為例,民營企業方大集團通過定向增發成為第一大股東,國有資本退居第二大股東。民營資本、國有資本、社會資本三方出資人,通過上市公司的“三會”行使權力,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東北制藥通過真“混”真“改”的方式重新煥發生機。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了18.66%,為遼寧國企混改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風險防范:“能提前一分,就不推后一秒”
王冰洋:在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方面,遼寧證監局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柳磊:遼寧證監局把維護資本市場安全穩定作為頭等大事,針對轄區風險,科學研判,盡早發現,有效化解,堅決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重大風險攻堅戰。風險處置一定要快,不能任之擴散、傳導。這就好比被毒蛇咬了,不能抱僥幸心理,能提前一分鐘處置,就堅決不推后一秒再行動。
一是提前研判風險。二是提早發現風險。三是有效處置風險。在證監會的指導下,在與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充分考慮各方利益,找準病因,“一司一策”對癥下藥,出手及時有力,著力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化解股票質押風險方面,遼寧有幾個典型案例。一是大力推動地方政府參與股票質押風險的化解。例如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藍英裝備以場外質押融資置換即將到期的場內質押融資,以時間換空間,最終大股東通過其他渠道籌集資金,化解了股票質押風險。二是科隆精化實際控制人出讓部分股權,化解股票質押風險,受讓方國資平臺將持有的股份委托給證券機構的資管產品,優化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機制,同時開辟了便捷的退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