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慶三峽銀行的二股東發生了變化。
重慶銀監局消息顯示,三峽銀行第二大股東佳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退出,精工控股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接盤將成為第二大股東,持有該行9.941%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佳寶控股為精工投資的全資子公司,精工投資對三峽銀行將由間接持股變為直接持股,最終的實際控制人并未發生變化。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這次股權變更正值三峽銀行全力沖刺IPO的關鍵期,目前該行已成立了上市工作辦公室。2016年年底,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與保薦機構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并且接受了券商的輔導。時代周報記者近日多次致電三峽銀行以及精工投資,但均無人接聽。
股權內部流轉
9月下旬,重慶銀監局公布的《關于重慶三峽銀行變更持股5%以上股東資格的批復》顯示,同意了精工投資作為該行股東的資格,同意該行股東佳寶控股將持有的股權轉給精工投資,持股比例9.941%不變。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佳寶控股為精工投資的全資子公司,這筆股權是在內部流轉,精工投資走上臺前。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精工投資,但未能聯系到相關負責人給予置評。
資料顯示,精工投資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該公司資產規模、銷售總額均超百億元,涵蓋鋼結構建筑、房地產開發、高新纖維、金融投資等產業布局。值得一提的是,精工控股的股東精功集團還持有紹興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部分股權。
2017年年報顯示,佳寶控股是三峽銀行的第二大股東,有2.35億股處于質押狀態。該行的第一大股東為重慶國際信托,持股比例29%。時代周報記者梳理,該行大部分股東均為民營企業,中國希格瑪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21%,重慶東華投資有限公司 、重慶慧德投資有限公司 、重慶銀行持股比例分別為4.97%。
與大部分農商行股權結構分散、自然人過多不同,三峽銀行的股權結構更為合理,這也為該行上市減少了阻礙。截至2017年末,該行股東總數445戶,其中法人股東42戶,財政股東1戶,個人股東402戶。
2016年11月,重慶證監局網站上最新披露《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信息公示》,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與保薦機構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該行于2016年11月22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招商證券。這意味著,該行正式進入上市準備階段。
時至今日,該行上市的進展情況如何?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該行已經成立了上市工作辦公室。在2008年成立之初,該行便有上市的計劃。此后在多個誠,重慶市相關領導都有提到上市的計劃。2017年底,三峽銀行還進入了重慶市2017年第二批擬上市重點培育企業名單。
9月18日下午,重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胡際權到該行調研時表示,要把實現銀行上市作為三峽銀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之一,加快推進上市工作。事實上,在重慶三家本土銀行中,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均已先后在港上市,并正在沖擊A股IPO,且已經獲得證監會受理。
截至去年年末,三峽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94%,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7%,較去年年初分別下降0.99個百分點、0.55個百分點和0.55個百分點。
“2017 年以來發行多期二級資本債券,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資本充足性,資本處于充足水平,但核心資本仍面臨一定的補充壓力。”聯合資信7月發布的評級報告稱。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三峽銀行共發行4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
不良率攀升
2017年,是三峽銀行重組的第10個年頭。年報披露,截至2017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2023.61億元,較去年年初增長11.49%,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這是正常的情況,監管加強對同業業務的約束后,大部分銀行都在控制增長速度,擴表步伐放緩。”華南一家券商的銀行業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在重組成立之后,三峽銀行資產規模連年穩步提高。2010年該行的資產總額為456億元,2012年這一數字為659億元;截至2015年末,三峽銀行資產規模達到1326億元。
不過,該行營收以及凈利潤情況卻并不理想。去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9.19 億元,實現凈利潤18.12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8.14%和8.71%。從盈利指標來看,三峽銀行平均資產收益率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均有所下滑,2017年平均資產收益率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94%和14.30%,仍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
具體來看,在營收中,利息凈收入占據“大頭”。去年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35.01 億元,同比下降 8.48%,主要因素是存款付息率上升導致存款成本支出大幅增加、市場利率上升導致發行同業存單、吸收同業存款等同業負債成本支出大幅增加。
從資產質量指標看,去年該行不良貸率為1.40%,上升了0.47個百分點,這與同業相比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不過,時代周報記者查詢該行往年數據顯示,該行不良率總體呈現攀升的趨勢,2015年年底這一數字為0.89%,2014年年末則為0.3%。
該行貸款逾期率為4.1%,“近年來積極響應監管號召,對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不壓貸",積極化解信用風險的同時與小微企業共渡難關。”該行解釋稱,傳統高耗能、高污染、低技術含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面臨較大調整壓力,市場逐漸萎縮,資金流日益緊張,開始出現持續逾期。
“目前三峽銀行信貸資產質量較好,但逾期貸款規模的快速上升使其資產質量面臨下行壓力,逾期貸款中保證類貸款占比高,貸款的風險緩釋效果有待觀察。”聯合資信認為。
截至2017年年末,三峽銀行前五大貸款行業分別為制造業、建筑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前五大行業貸款合計占貸款總額的49.23%。
評級報告稱,2017年以來,三峽銀行房地產業貸款規模及占比保持在較高水平,年末房地產業貸款余額44.6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10.06%。總體看,三峽銀行貸款集中度較為穩定,但房地產業貸款及與之相關的建筑業貸款占比較高,容易受到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市場波動的影響。
“目前各大銀行對房地產行業貸款都比較謹慎,我們行最近基本停了,只有開發貸客戶或者合作效益好的,還有點額度放。本來信貸資源也不多,而且監管要求要加大對小微貸款的力度,行內對小微業績考核壓力也很大。”一家股份制銀行對公業務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三峽銀行因違反集中度控制規定等問題被罰。銀保監會網站的信息顯示,該行違規投資用于支付土地出讓金的信托計劃,違反集中度控制規定問題,共計罰款人民幣9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