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在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卻跌破20%,只有19.7%,而2017年上半年則有22.2%,2016年全年是25.1%,營運成本上升比較快,使得毛利率節節下滑。]
披露半年財務數據之后,海底撈(06862.HK)即將赴港上市。
這家以“極致服務”為特色的火鍋店,還是一個隱藏的炒股高手。財務數據顯示,海底撈曾在2017年底維持高倉位,而在2018年上半年成功賣出獲利。
作為中式飲食消費的代表,海底撈上半年的人均消費突破百元,翻臺率逼近5,其運轉的高效讓整個餐飲行業羨慕,不過其也面臨著毛利率下滑的問題;另一方面來看,此次海底撈赴港上市,發行市盈率超過50倍,也備受市場爭議。
精準減持前,海底撈買了什么
產業資本往往都是“炒股高手”,海底撈也不例外。從“海底撈”三個字來看,本身也有一定“抄底”的意思。
記者發現,在海底撈招股書的“財務資料”一欄的“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當中,披露了2017年底海底撈對股市的投資達到3426.5萬元,但是并沒有披露具體持倉。
在2017年海底撈很好地把握了全年牛市的節奏,“主要大幅增加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本證券的投資。”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海底撈的持倉已經大幅減持超過九成,僅僅剩下267.4萬元。
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按公允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的其他收益,分別為2460萬元和706萬元;招股書稱,“主要反映我們增持上市股本證券,及我們持有的上市股本證券的股價于此期間上升。”
海底撈在招股書中也透露出很強的投資自信。公司表示,“根據我們的內控政策,投資管理團隊對有意向的金融資產投資進行評估,并向我們的首席財務官佟曉峰先生提交投資建議,供其初步批準”;“我們有關金融資產投資的內部控制政策及風險管理機制充足”。
投資業績“股神”級別表現,海底撈到底買賣了什么股票?這其實才是投資者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招股書上完全沒有披露相關信息,也引發投資者爭議到底信息披露是否完整。
深圳一位保薦代表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香港IPO的披露要求來看,其嚴謹程度不如A股。如果海底撈是在A股上市,那么招股書當中,就必須披露這些持倉股票到底是哪幾只和持倉數量、額度、比例等,甚至是否涉及戰略投資的各種意圖;不僅僅是招股書,就算是普通年報的披露也有相應要求。
超50倍市盈率發行,毛利率明顯下滑
海底撈公告稱,擬全球發售股份4.25億股,香港發售股份3820.8萬股,國際發售股份3.86億股;發售價每股14.8港元到17.80港元,計劃上市時間是9月26日,募集資金大約在80億港元。
從每股收益來看的話,2017年海底撈只有0.21元,2018年上半年只有0.13元,由此可見,如果2018年全年有0.3元的每股收益,那么海底撈的發行市盈率也將超過50倍。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凈利潤為11.64億元和6.54億元。
海底撈首席發展官周兆呈表示,此次發行價格是處在一個合理價格水平,對估值、運營穩定還有海底撈在資本市場所獲得的反應有充分信心。
一家連鎖餐飲企業,為什么可以擁有比騰訊控股(00700.HK)等互聯網公司高得多的估值?對此深圳一位港股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海底撈這種品牌消費企業來說,赴港上市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知名度,對未來業績增長是有促進的,翻臺率可望進一步提高,不過五六十倍的市盈率偏高,這需要海底撈依然有較快的業績增速才能維持估值。
在海底撈更新招股書里面,引人注意的一點是,2018年上半年,“顧客人均消費”突破百元大關,達到100.3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97元明顯上升;另外翻臺率也明顯提高,從2015年的4.0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4.9。
不過盡管人均消費明顯上升,海底撈在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卻跌破20%,只有19.7%,而2017年上半年則有22.2%,2016年全年是25.1%,營運成本上升比較快,使得毛利率節節下滑。
截止到2018年9月3日,海底撈自營有363家餐廳,包括中國內地26個省份的332家,和31家位于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海外地區的門店。
此次募集資金的用途主要包括四個方面:60%將用作業務擴充,為2018年至2020年開設新的餐廳提供資金支持;20%將用作開發新技術,主要用于開發提升客戶體驗,以及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技術項目;15%將用作償還公司現有的債務;另外5%將用作營運資金,以及一般的企業用途。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表示,新技術的運用將會解決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如果我們把現場管理控制抓住的話,再延續到生產環境,比如供應鏈,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希望盡可能地確保每一個食物都是安全的。”
另外,海底撈對行業地位的披露也比較模糊。海底撈在招股書中“行業概覽”的一欄稱:“我們就編制及使用沙利文報告向沙利文支付的合約款項為68萬元,且我們相信該等費用與市場價格一致。”
“若按若干績效指標(包括但不限于翻臺率、年度收入及年度客流量)計,海底撈在主要中式餐飲品牌中排名第一。”在國內市場份額為0.3%,然而報告并未披露前五名其他公司,只是用ABCD四家公司代替,市場份額分別為0.1%,四家公司分別是江浙菜、西北菜、火鍋、四川菜。
而就火鍋餐廳來說,前五大經營者的市場份額總額為5.5%,而第一的海底撈是2.2%,其余幾家公司的名稱,報告里面也是用CEFG來代替,沒有披露具體公司真實名稱。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招股書當中披露的市場背景報告,都是建立于一系列假設之下,本身就只能作為參考。(李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