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國民財富的變化,2018》認為,全球財富在過去20年顯著增加,但在處于不同收入水平的20多個國家人均財富出現下降或停滯不前。報告超越GDP等傳統衡量指標,采用財富來監測國家的經濟進步和可持續性。
|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說:“通過建立和培育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本,世界各國就能增加財富和更加強大。世界銀行集團正在加快步伐幫助各國更多更有效地投資于人。如果我們不把人力資本看作是國家財富的最大組成部分,就不可能實現持續和可靠的發展。”
報告發現,全球財富據估計增長了66%(按2014年不變美元市價計算從690萬億美元增加到1143萬億美元)。但不平等問題很嚴重,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的人均財富是低收入國家的52倍。
在幾個低收入大國、中東一些富碳國家和受2009年金融危機影響的少數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出現了人均財富下降。人均財富下降意味著,對創造未來收入至關重要的資產可能面臨枯竭,這個事實往往并不反映在國家GDP增長數據里。
|
報告發現,在過去20年里,有20多個總體財富以自然資本為主的低收入國家取得了中等收入地位,原因之一是他們將從自然資本獲得的收入投入基礎設施以及教育和衛生等增強人力資本的領域。
報告指出,雖然對人力資本以及生產資本的投資是必要的,但致富之路并不是通過消耗自然資本來建設其他資產。經合組織國家的人均自然資本比低收入國家高三倍,但經合組織國家的自然資本在總體財富中的占比只有3%。
世界銀行環境與自然資源全球實踐局高級局長卡倫坎波說:“以消耗森林和魚類等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增長,只會是短期的。我們的研究表明,人均自然資本的價值會隨著收入增長而增長,這與認為發展必然要消耗自然資源的傳統智慧是相互抵觸的。”
據報告估計,在1995年至2014年期間全球自然資本財富的價值翻了一番,原因之一是大宗商品價格隨著經濟上已探明儲量的上升而上漲。與此相反,生產性森林的價值降低了9%,很多地區以毀林為代價擴大農田面積。
最新報告仿效2006年和2011年類似的世界銀行評估,首次包括了對人力資本的估算。人力資本是以個人剩余工作年限的收入價值來衡量的,從而涵蓋了健康和教育的作用。由于終生收入偏低的原因,婦女在全球人力資本中的占比低于40%。實現性別平等可以將人力資本財富增加18%。
全球人力資本占全球財富的三分之二;生產資本占財富的四分之一。自然資本占全球財富的十分之一,但仍是低收入國家財富的最大組成部分(2014年占47%),占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財富的四分之一以上。
國家財富核算采用全球認可的數據來源發布的公開數據編制,對各國均采用一致的方法。有些自然資本的財富組成部分在報告中未予跟蹤,包括水資源、魚類和可再生能源。報告由財富核算和生態系統服務估值(WAVES)伙伴和全球教育伙伴提供部分資助。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金融首席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任剛 H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