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網貸之家發布關于上市公司背景P2P平臺現狀的研究報告。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底,有15家上市公司退出P2P網貸行業,其中2016年有6家,2017年則有9家,同比增長五成。
事實上,出現上市公司退出的上市系平臺僅總體的一小部分。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正常運營的上市系P2P網貸平臺數量達116家。其中,上市公司參股平臺71家,在所有上市系平臺中占比約61.21%。
網貸之家研究員劉美茹認為,2017年P2P網貸行業監管政策不斷出臺,“裸貸”、“現金貸”等風險不斷顯現,同時信而富、和信貸及拍拍貸的相繼上市為行業帶來巨大利好。這一方面表明隨著行業監管體系的全面形成,資本市場看好P2P網貸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投資人對行業發展的信心。
因監管趨嚴和專注主業退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底,退出P2P網貸行業的上市公司有15家。具體來看,2016年共有6家上市系平臺退出網貸行業,分別是東方金鈺(600086,股吧)(珠寶貸)、天源迪科(300047,股吧)和新綸科技(002341,股吧)(鵬金所)、譽衡藥業(002437,股吧)(譽金所)等。而2017年退出的則包括綿石投資、昆侖萬維(300418,股吧)、富貴鳥、新華傳媒(600825,股吧)等共計9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讀上述公司公告發現,大多數上市公司表示,退出互聯網金融領域后,將更有利于公司專注發展主業務。也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表示,退出是受網貸行業監管政策的影響。
劉美茹分析認為,從部分上市公司退出公告中概括得出,上市公司退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隨著監管趨嚴,不看好平臺未來發展前景,退出P2P網貸行業;另一方面是為優化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聚焦發展公司主業。
另外,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停業、轉型以及出現問題的上市系平臺共12家。其中,8家上市系網貸平臺選擇以停業或轉型的方式良性退出P2P網貸行業,相較于2017年4月統計數據翻了一倍。出現問題的P2P網貸平臺4家,其中3家平臺提現困難,1家平臺跑路。
在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看來,上市系平臺通常股東背景實力強于“草根類”平臺,但實際需要看占股比例以及參與運營情況,上市系平臺也不代表沒風險,同普通平臺一樣,上市系平臺中也有停業、轉型及問題平臺。
網貸行業將迎新發展高峰
而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正常運營的上市公司系P2P網貸平臺為116家,其中上市公司控股平臺41家,上市公司參股平臺71家,直接股權上市平臺4家。上市系平臺的分布集中度較高,主要在北上廣浙四個地區。其中廣東平臺數量居首,高達42家。
上市公司參股布局方面,既有多個上市公司共同布局一家P2P網貸平臺,也有同一家上市公司同時參股或控股多家平臺。而在41家由上市公司控股的網貸平臺中,A股上市公司控股平臺35家,港股上市公司控股平臺4家,海外上市公司控股平臺2家。A股上市公司間接或直接持有平臺100%比例的有13家;3家平臺被多個上市公司共同布局,同時也不乏有同一家上市公司同時參股或控股多家P2P網貸平臺,比如熊貓金控(600599,股吧)同時控股銀湖網和熊貓金庫。
網貸之家研究報告在文末總結道,“P2P網貸行業監管體系已全面形成,P2P網貸平臺整改進程也已進入最后階段,行業發展環境進入規范、透明、健康狀態,相信未來網貸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高峰。后續或將有更多P2P網貸平臺直接上市,也會有更多上市公司參與進來。”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邊萬莉 每日經濟新聞實習編輯 陳 適
(實習生廖瀚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岳權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