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8年要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近年來,財政部通過規范政府融資平臺舉債行為,嚴禁各種形式變相舉債,初步實現對地方政府主要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監管政策全覆蓋;實行地方政府債務常態化監督,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等,來加強地方債管理。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個別地方政府繼續通過政府融資平臺、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風險不容忽視。
2018年財政工作打好防風險攻堅戰,要求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不在合規發行的地方債券,而在地方不合法、不合規的隱性債務。短期來看,仍要通過加強管理、增強透明度、防止腐敗等,來防范化解風險。
喬寶云進一步指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單靠管是不夠的。地方不當的政績觀、預算軟約束等問題,造成地方隱性債務膨脹。這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政府和官員權責對等的法治體系,培育和完善地方政府的自律機制,才能發揮地方積極性的同時,約束官員自由裁量權。與此同時,還要加強金融市場自律。
楊志勇表示,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需要適當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同時嚴格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部分存量債務的化解,可以考慮通過資產出售的方式加以償還。
2017年12月23日,審計署發布的《財政部關于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 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情況的報告》,披露了財政部2018年地方債管理思路,包括滿足地方合理融資需求,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支持規范運用PPP、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同時還將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化解存量隱性債務,推進整改違法違規舉債工作,查處問責違法違規行為等。
建立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
此次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還提出,牢牢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具體而言,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形成稅法統一、稅負公平、調節有度的稅收制度體系。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2017年11月份撰文表示,財稅體制改革進程肯定要加快,很多事情已經到了時間節點,財稅改革作為重點工程和基礎工程肯定要走在前面,要加快。其中,央地財政關系會重點推進。
近年來,央地財政體制改革有所推進。如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指導意見,目前正在分領域推進中;隨著營改增的推進,出臺了全面營改增試點后中央和地方增值稅收入分享比例,以更好地發揮央地積極性。
2018年加快財稅制度改革,作出三方面部署。一是健全財政體制。穩步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抓緊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總體方案,深化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體系。二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擴大公開的重點支出項目范圍,擴大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范圍等。三是深化稅制改革。繼續完善增值稅制度,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表示,財稅體制改革中,中央和地方財政體制成為第一重點。事權劃分是這一改革的“牛鼻子”與“硬骨頭”,今后應當本著成熟一個出臺一個的原則,逐步落實到位。“區域均衡”要求的提出,結合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的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在力度和進度上可能會明顯提升。
楊志勇表示,2018年在央地共同事權劃分、政府收入體系劃分、轉移支付改革上都可能有進展。預算法實施條例有望出臺,個稅綜合與分類改革也有望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