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2”氛圍不濃
“我記得以往‘雙12’的時候,不管是實體店還是線上到處都是促銷宣傳,微信朋友圈里提前一周就在流傳‘省錢攻略’。”作為一名資深的“剁手族”,余小姐對今年“雙12”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氣氛不濃”。
記者走訪滬上各大商超發現,標語、廣告牌、海報等各類宣傳手段寥寥無幾,以閔行某家樂福為例,只有在入口處才能看到一張和“雙12”有關的大幅海報,而百米開外的某飲品店鋪雖然在口碑APP上可以領到“滿20元減4元”的代金券,但繞著全店走了一圈,也沒有找到相關的優惠提示。除此之外,像屈臣氏、星巴克等品牌商店內部幾乎不見任何明顯和“雙12”有關的折扣宣傳。
記者調查發現,實體商店整體打折促銷的情況已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品牌在“雙12”當天將進行各自獨立的促銷宣傳。如去年“雙12”推出了隨機立減和滿額返券活動的優衣庫,今年不參加支付寶的相關活動,“11日早上才接到通知,在‘雙12’當天會推出指定的折扣單品,但跟其他支付客戶端沒有什么聯系,只是我們品牌自己的活動。”而在大賣場里,一些日化用品也豎起了自己品牌的專屬優惠二維碼,“要是我想買這個品牌的洗發水,就需要掃描這些產品上的二維碼,領券才能獲得優惠。”余小姐說:“如果想要買另一個品牌的商品,就必須掃描另一個品牌的二維碼才行。”
值得注意的是,年末大促前最后一波線上狂歡的“蛋糕”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分享者”,記者在現場采訪時注意到,不少便利店、大賣場的促銷廣告中,微信支付滿額送抵扣券、微信掃碼領紅包等活動也占據了重要位置,而在某新聞客戶端的啟動界面,也顯示了“雙12”當天使用來伊份APP錢包支付可在店鋪7.7折的基礎上再享5折的宣傳標語。
更多餐飲品牌加入
雖然不少消費者對促銷力度頗有微詞,但依然阻擋不了“雙12”對商家的吸引力。口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雙12”剛出現之前,更多的折扣促銷是以商超為主,隨著“雙12”越來越深入廣大消費者的內心,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加入“雙12”的隊伍之中。
記者在口碑平臺上看到,除了“超市便利店”這一欄之外,更為“美食”、“生活娛樂”等開了一個窗口。有統計數據顯示,在上海,今年參與“雙12”的商家總共有4萬家,除了各大商超、便利店等“常駐嘉賓”之外,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也加入了“雙12”的大軍,其中包括星巴克、海底撈、必勝客、肯德基等。除此之外,豐收日、莉蓮蛋撻、家有好面等上海本土品牌也都參與了“雙12”。
一名餐飲店的老板告訴記者,早在“雙12”到來之前,“支付寶的工作人員過來跟我們談,問我們要不要加入口碑平臺。想想“雙12”和“雙11”一樣,大家都會參與,我們也就主動參加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小型餐飲類的老板都抱著“軋鬧猛”的心態參與到“雙12”的隊伍當中,當“雙11”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體會到網購的便利后,“雙12”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單純“剁手”的節日。口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不論是促銷的方式還是力度,都是為鼓勵更多的消費者在線下去體驗掃口碑碼等各類服務帶來的便利,“‘雙12’ 其實也是培養用戶習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