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H股不到兩年的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州銀行”),近期也擬回歸A股。11月29日晚間,鄭州銀行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該行計劃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發行規模不超過6億股,所募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港股市場“失意”欲回A股懷抱
公開資料顯示,鄭州銀行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鄭州商業銀行,2009年12月正式更名為“鄭州銀行”;2011年,鄭州銀行明確提出了上市規劃。2015年12月23日,鄭州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6196.HK,發行價為每股3.85港元。
不過,鄭州銀行在港股的日子并不好過,交投不活躍,每天成交經常只有數萬港元,股價也長期徘徊在4港元左右(最高6.2港元,最低3.36港元)。另外,由于港股市場估值偏低,目前鄭州銀行的市凈率只有0.89倍。在登陸港股僅7個月的時候(2016年7月),鄭州銀行宣布計劃A股市場IPO。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鄭州銀行籌劃回A股背后,是其資本充足率的下降。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鄭州銀行的一級資本率為8.59%,而2015年和2016年末分別為10.09%和8.79%;而資本充足率也由2015年末的12.2%下降至12.08%。
不良貸款率連漲 逾期貸款近6億
對于大部分城商行來說,闖關IPO的最大障礙,是資產質量和風控的疑慮。據了解,鄭州銀行的經營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息凈收入。2014-2016年及2017年6月,該行利息凈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5%、88.14%、84.07%和83.4%。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競爭可能加劇,從而導致凈息差大幅收窄。如果鄭州銀行不能及時實現業務多元化,調整資產負債組合結構并轉變定價機制以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該行的經營業績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鄭州銀行報告期各期末發放貸款及墊款的總額分別為779.86億元、942.94億元、1110.92億元和1219.53億元,不良貸款總額分別為5.83億元、10.4億元、14.57億元和16.8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5%、1.1%、1.31%和1.38%。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鄭州銀行已逾期貸款達到5.84億元,占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的比例為4.79%。
在不良貸款率連漲的同時,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卻出現連續下降。據披露,2014-2016年末及今年6月30日,鄭州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01.66%、258.55%、237.38%和208.84%,而A股上市中小銀行同期平均值分別為256.55%、234.43%、235.12%和249.65%。
上述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同行業上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開始回升,至于鄭州銀行該指標依舊下滑的原因,該行回應稱:“主要是貸款集中于河南省,當地經濟回調較經濟發達地區存在一定滯后。”據了解,鄭州銀行絕大部分分支機構分布在鄭州市,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行在鄭州市的營業網點提供的貸款占該行貸款及墊款總額的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