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近期密集出臺一系列監管政策,市場出現一些緊張情緒,對此,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回應,近期下發的監管文件并沒有新的監管規定,都是對現有制度的梳理和重申,所有的監管制度規定都不是要限制或取消某一個業務,市場沒必要因為監管密集發文緊張。
今年3月末以來,銀監會密集發文,涉及服務實體經濟、風險防控、治理金融亂象、彌補監管短板等,引起較大的市場反應。在通報近期監管重點工作時,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回應,銀監會特別注意絕不因處置風險而引發新的風險,市場沒必要因為監管密集發文緊張。
肖遠企表示:“從內容上來看,七個文件沒有什么新的監管規定,特別是沒有新的定量指標,這些制度、規定、要求過去都有,散落在不同的辦法、文件里,這次是系統地歸類、系統地重申。操作上對潛在的影響也做了充分的評估,包括對市場的影響,有計劃地實施,有步驟推進。”
對于有些銀行收縮同業業務的情況,肖遠企表示,可能是市場對相關政策有一些誤解,導致緊張。他透露,銀監會在自查、督查和規范整改工作之間安排4至6個月的緩沖期,為銀行實現合規達標預留時間,目前工作尚在自查階段。此外,近期銀監會出臺的監管政策要求,將實行新老劃斷的原則。
肖遠企說,“對新增業務,嚴格按照監管標準進行規范;對存量業務,允許其存續到期實現自然消化;對高風險業務,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應對預案。從過去一段時間實施效果看,銀行業資產質量整體平穩,風險抵御能力繼續增強,例如,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78.8%,一塊錢貸款有1.79元撥備在覆蓋。銀行流動性非常充裕,比如說存貸比為67%,流動性比例接近50%,這個比例非常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銀行業新增貸款4.5萬億元,比年初提高了39個百分點,說明銀行業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持續提升。”
針對房地產貸款,肖遠企表示,銀行業在房地產領域的貸款比例較高,對此進行了壓力測試,目前房地產貸款質量較好,低于平均不良貸款率。“我們非常關注房貸變化情況,尤其對中小開發商、以及一些房子比較過剩的三四線城市和房貸集中度比較高的機構,進行風險提示。整體來說,房地產貸款風險目前來看比較低,壓力測試結果也表明,這些風險完全在可控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