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整個社會看成一個資產負債表,那么負債端是杠桿,資產端就是房地產”,這是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的一個被受關注的比喻。
如今,資產端的樓市限購屢次升級,調控重壓下,銀行信貸也開始同步收縮。當防范金融風險重要性上升,房地產“去杠桿”也隨之深入。
一方面,由于利率低、貸款期限長,各大銀行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住房按揭貸款“挑肥揀瘦”;另一方面,房企公司債發行遇阻,開發貸成為監管部門重點排查的對象,貸款額度同比增速明顯下降。
經濟觀察報從各大商業銀行處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多次內部發文或召集銀行開會,要求全面控制房地產融資業務增速,控制好相關貸款風險。在股份制銀行,開發貸審批權限上交總行的情況很普遍。
最近的一次是5月8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對房屋抵押貸款作出了更嚴格的限制,以防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原因在于,央行“縮表”的情況下,部分商業銀行正在拋棄原本被稱為“香餑餑”的住房“按揭貸”,轉而投向利率更高的“抵押貸”。
從“按揭貸”到“抵押貸”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的現象并未減弱:一季度末,房地產貸款新增1.7萬億元,在同期各項貸款增量中占比40.4%;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9.05萬億元,同比增長35.7%。
然而,銀行對房貸的態度正在悄然轉變。首先是額度收緊、利率上調。
4月以來,各大城市紛紛調高首套房貸利率,目前一線城市多數銀行首套房貸已上調至基準利率。雖然各家銀行并未明確表態加大房貸審批難度,但在具體操作中,優惠利率已很難通過審批。
融360數據顯示,在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中,提供9折以下優惠利率的銀行僅42家,同時,有12家銀行停貸。4月全國首套房平均貸款利率為4.52%,環比上升0.67%,房貸優惠利率折扣調減。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出于對去年以來居民杠桿率過快攀升的顧慮,今年新增房貸額度被壓縮,央行的目標是要把新增房貸占總新增貸款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另一方面,銀行貸款偏好開始由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轉向房屋抵押貸款。
就在4月,央行增加了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家銀行的抵押貸款補充額度共計839億元,4月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2.3萬億元。
據中國銀行深圳分行的一位個貸經理透露,在商業銀行中,目前的情況是按揭貸款額度在收緊,抵押貸款的業務量卻在上升,部分按揭業務經理正在轉做抵押貸款業務。
原因是,雖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在所有貸款類別中壞賬率最低,但期限長、利率低。在銀行“去杠桿”、融資成本全面走高的情況下,按揭業務、特別是首套房的按揭貸款已經不賺錢了。相比之下,房屋抵押貸款屬于消費貸,利率一般上浮10%-30%。
“按揭貸”轉為“抵押貸”,在中小銀行和區域性商業銀行中較為普遍。但經濟觀察報獲悉,5月以來,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信銀行也全面升級了“房抵貸”業務,最高可貸金額達到3000萬元,期限最長30年。
中信銀行副行長兼財務總監方合英在4月的一次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中信銀行將大力發展“房抵貸”產品以及以個人住房抵押為風控核心的個人經營貸款。
方合英認為,房地產抵押物和信用數據是風控的核心,而“房抵貸”產品的違約率和損失率均很低。
5月8日,銀監會發文加強對商業銀行發放抵押貸款的監管。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王勝邦表示,目前銀行押品中,包括商業地產、個人房屋在內的房地產類押品占比最高,達到了約50%。銀監會提出,對于房地產按揭貸款,應從房價波動情況和利率變化情況兩方面來進行壓力測試。
上述中國銀行個貸經理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銀監會加強對抵押貸款的監管,主要是防止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抵押貸款雖在消費貸的名目下進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多數還是變相轉化為購房資金進入了樓市。
房企貸款、發債雙雙遇阻
經濟觀察報留意到,在央行的房貸數據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上升,銀行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額度卻明顯下降。一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41萬億元,同比下降了21.5%,降幅比2016年末擴大了16.6個百分點。
一位民生銀行對公業務人士表示;“目前銀行對于開發貸的投放很謹慎,審批權限也卡得很死,現在民生銀行地方分行沒有開發貸權限,審批權限都在總行的房地產事業部。”
多位銀行人士也指出,目前在股份制銀行,開發貸審批權限上交總行的很普遍。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位負責人則告訴經濟觀察報,今年一季度該分行的房地產貸款額度基本用在政府保障房項目上。
在銀行貸款的總盤子里,開發貸占比正在持續降低。根據建設銀行2016年年報,建設銀行2016年房地產業貸款余額2991.98億元,較上年減少1149.98億元,房地產業貸款金額占比也從2015年的4.29%降至2.91%。
一般而言,在房企融資的資金池中,開發貸占比高達30-35%。開發貸的全面收縮,意味著開發企業已經在降杠桿,“例如,今年以來,房企已經不能通過捆綁基金、加杠桿的方式去拿地了”,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評級機構穆迪認為,今年開發商的流動性將持續趨緊,房企的資金來源渠道明顯變窄了。
根據萬科4月26日公告,“鑒于近期市場的變化”,萬科原定于當日發行的15億元人民幣(2.18億美元)中期票據被取消。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房企包括私募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在內的發債金額僅649.5億,同比減少83.8%。
在融資總量減少的同時,房企獲取資金的成本也在上行。數據顯示,去年9月前,房企發行的債券利率多在4%左右,目前這一數字上浮到了4.2%-5.5%之間。
盡管如此,新一輪信貸收緊并未對房企造成“重創”。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員房玲認為,得益于去年樓市良好的銷售態勢和公司債的充分“蓄水”,短期內多數房企基本不存在債務風險。
主要房企2016年財報顯示,目前房企經營性現金收入與持有現金均位于歷史高位。如萬科2016年經營性現金凈流入約396億元,截至2016年底手握現金約870億元;而恒大去年期末現金余額達到了3043.3億元,為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世茂集團創新金融部負責人沈峻毅認為,這一輪金融“去杠桿”對一線房企實際影響不是很大,至少目前對世茂影響不大。5月10日,世茂剛剛公告稱獲得了80億元中期票據注冊額度,2年內有效,可分期發行。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目前交易所對于房企發債的最新窗口指導意見是“有條件放開”。最新的要求是,不滿足現有發債申報要求的房地產企業,若其他某一非房地產業務板塊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超30%的,也可以申報發債,但募資用途只能用于非房地產業務,并進行專戶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