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門店渠道弊端凸顯
在渠道布局上,李寧公司采取“直營門店+加盟門店”的方式,這一方式的優勢在于可以迅速搶占市場,挾制競爭對手,劣勢在于面對的是各級供應商而非終端消費者。
門店渠道缺乏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造成市場反應慢,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認知脫節。而且多數店鋪形象陳舊,運營、銷售水平欠佳,導致過季產品的大量積壓。
大力宣傳李寧90后、提高產品售價、改變“中國的耐克”的品牌形象等一些列錯誤的戰略,與李寧當時的情況嚴重脫節,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
李寧回歸,銳意改革,扭虧為盈
由于虧損嚴重,危機重重,李寧不得不自救求生。回歸后的李寧,親自調整公司的轉型戰略,一直站在嚴峻考驗的風口浪尖上,并迎接未來一項項挑戰。
在反思中,除了整個體育品牌行業遭遇嚴冬的問題,李寧還意識到,企業自身戰略的失誤。重新回歸的李寧對李寧公司進行了銳意改革:
制定三步走戰略:重新確立了“核心品牌、核心業務和核心市場”的三大聚焦。
主導一系列戰略舉措: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出渠道、品牌和產品的全面變革計劃,制定“渠道復興計劃”。
天價簽約球星:雖然頂著巨虧的財務壓力,李寧還是簽約NBA籃球巨星德維恩·韋德,以20億元的天價買斷CBA聯賽五年的贊助權。
“互聯網+”戰略:戰略方向將由傳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轉變。
發力電商:將電商融入公司的核心業務,大力開拓線上業務。由于對電商的重視,李寧公司2015年電商渠道銷售由2014年的5%提高至25%~30%。
李寧公司還啟動了“渠道復興計劃”,優化線下渠道,擴張直營網絡,對門店重新評估,提高了直營店鋪的銷售和盈利能力,創造李寧新的產品、新的渠道、新的運營方式以及新的體驗。
今年上半年1.13億元的凈利,李寧公司終于扭轉盈虧,擺脫持續三個財年的虧損。但李寧要想奪回第一,還是困難重重。
在市場規模上,李寧與國外知名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大,國內品牌安踏去年率先突破百億元銷售,成為國內體育品牌的老大。
李寧要想重回巔峰,強化服裝設計的創新能力是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之一。此外,在品牌建設上,必須讓品牌內涵豐富起來,注重品牌精神的傳承,以打造品牌、提高質量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