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祁陽10月19日電(劉志軍 陶冶)“田中水稻揚金浪,山野森林披綠紗。詩詞之鄉人文明,產業興旺奔小康。”漫步在湖南省祁陽市大忠橋鎮田野間,祁陽“黃花詩社”的創始人蔣東旗吟出詩詞。
詩友聚在一起賞析詩詞。祁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蔣東旗是土生土長的大忠橋人,他與4位農民詩詞愛好者成立了“黃花詩社”,帶領詩社成員行走在廣袤田野間,創作出大量歌頌美麗鄉村的詩詞。
“鄉村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創作的源泉。”蔣東旗說,他10多歲開始在家人熏陶下接觸詩詞,之后就愛上詩詞創作,有空的時候就會寫一些詩詞隨筆。
時間久了,蔣東旗身邊聚集了一批詩詞愛好者,經常聚在一起探討研究賞析詩詞。“沒想到村里也有不少人愛好詩詞,我覺得可以在村里成立詩社,讓詩詞愛好者有一個家。”蔣東旗說。
2002年,蔣東旗聯合其他4位詩詞愛好者著手建立黃花詩社,現有成員128人,其中中華詩詞學會會員18人。
75歲的鄧俊峰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喜歡寫寫畫畫,有一定寫詩基礎,2012年加入黃花詩社。“都是寫些打油詩,加入詩社后,才知道寫詩還有這么多講究。”學習寫詩技巧后,鄧俊峰對詩詞創作興趣更濃厚,平時除了下地干活,就在家寫詩作詞。
“天資嶺秀伴桑麻,蕩漾黃溪映彩霞。五谷豐登調雨露,萬民幸福度年華……”這首對仗工整、平仄講究的七律是他所作。這些年,他還相繼出了三本書,其中《詩詞格律技巧探討》是他的得意之作,村里人因此稱他為“農民詩人”。
新型職業農民蔣輝光、鄧海云夫婦在合興村租地1100畝,投資500余萬元,帶領貧困群眾,種植有機蔬菜、優質水果、七彩稻米,通過依山種果、傍水養魚、沿路栽花、特色種養,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垂釣、餐飲住宿、采摘休閑于一體的新型生態農莊,莊園里四季瓜果飄香、游客如織。
黃花詩社作品集。祁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合作社做完事,空余時間也會吟詩。”正在油菜地里干活的合興村村民鄧玉蓮一邊除草,一邊吟起感謝詩:“新型農民蔣輝光,齊心協力辦農莊;瓜甜果優稻花香,耕出田園好風光;勤勞致富有門路,帶領我們奔小康。”
種糧專家、瓜蔞大戶也在蔣東旗的帶領下,閑暇時聚在一起吟詩作賦,描繪農村美好生活。他們的作品都是鄉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們想用手中的筆記錄鄉村風土人情,展現山鄉巨變,也帶動農村文化生活更加紅火。”蔣東旗說。
二十年來,黃花詩社共籌集資金220余萬元,每年出版一本詩集——《黃花詩詞》,每本刊登格律詩詞1000首左右,共發表歌頌農村發展變化、弘揚新人新事等詩詞作品2萬余首。大忠橋鎮也因詩社的發展壯大被中華詩詞學會認定為“中華詩詞之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