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15日,有21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GDR(全球存托憑證)成功登陸歐洲證券市場,募資總額逾110億美元。在鼓勵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多次表態支持境外優質企業來華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
“我國統籌推進GDR和CDR業務發展,穩步提升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有助于提升A股市場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拓寬國內企業融資渠道,助力資本市場更好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助力賦能實體經濟;另一方面,提高外資參與A股的便利性,吸引外資持續流入股市,優化投資者結構,激發市場活力。
互聯互通機制拓展優化
2019年6月份“滬倫通”通航,后于2022年2月份拓展為“中歐通”,中歐證券市場走向更大范圍的互聯互通。目前來看,中歐證券市場互聯互通主要表現為中資企業通過發行GDR在歐洲上市。
“滬倫通”時期,先后有華泰證券、國投電力、中國太保、長江電力等4家上交所公司發行GDR在倫交所上市,英國成為中資企業登陸歐洲市場的橋頭堡。
“中歐通”階段,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得到優化完善,對內拓展至深交所,對外拓展至瑞士、德國,由此也掀起中資企業赴歐上市高潮。截至目前,先后有科達制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國軒高科等17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GDR登陸歐洲證券市場。其中,15家在瑞交所上市,2家在倫交所上市,瑞士成為熱門上市地。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管朱正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滬倫通”向“中歐通”進階,有助于更多境內優質公司拓寬境外融資渠道,也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境內資本市場的新途徑。
總體上,國際投資機構對于中資企業GDR認購踴躍,投資熱情高漲。截至目前,上述21家A股上市公司GDR募資總額達116.36億美元,平均每家募資5.54億美元。其中,中國太保、長江電力、華泰證券募資規模居前,分別為19.65億美元、19.63億美元、16.92億美元。
談及中資企業踴躍赴歐上市的情況,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首先,互聯互通機制的優化使得中資企業更容易進入歐洲市場;其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英國、瑞士具備成熟的資本市場和投資者資源,能夠為中資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和更高的國際認可度;最后,中資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赴歐上市能夠更好實現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走出去”“引進來”并行
當前,赴歐上市的中資企業隊伍持續擴容,德國市場也有望出現A股上市公司的身影。
朱正芹表示,GDR發行市場正在不斷拓寬,在歐洲,除了英國和瑞士市場外,德國市場也在積極準備中,這將使得A股上市企業可以觸及更多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記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發現,目前,共有31家A股上市公司正在推進赴歐GDR上市事宜。其中,29家選定瑞交所上市,其余選定倫交所(1家)和德交所(1家)。其中,三一重工發行GDR并在德交所上市方案的議案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初發布的第三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將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企業發行GDR和CDR,不斷提高中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水平。
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統籌推動GDR和CDR業務發展,旨在促進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走向成熟,有助于推動中資企業“走出去”、外資企業“引進來”,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嚴凱文表示,我國統籌推動GDR和CDR業務發展,有助于加強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跨境投資和資金流動,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升A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增加市場活力和流動性。同時,隨著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的深入,中國資本市場可以借鑒國際經驗,提升市場規范化程度和透明度,加強投資者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