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海尖扎10月17日電 題:從大國工匠到仁心醫者 “青海好人”以榜樣傳承精神
作者 陳宗淇 張添福
“我要做的,是把大大的天車完全裝進腦子里、控制在手心里。”田得梅說,“從拉西瓦水電站,到龍江水電站,再到向家壩水電站,我的內心也因成為一名合格的天車工而有了更多的變化。”
17日,青海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主辦的2023年“青海好人”第三季度發布儀式,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來玉村舉行。中國水電四局“首席技工”、白鶴灘機電安裝工程項目部天車班班長田得梅等11人,獲得第三季度“青海好人”稱號。
圖為“青海好人”第三季度發布儀式現場。張添福攝
田得梅是一名“90后”。“我剛參加工作時,很懵懂,不知道什么是‘天車工’,后面去培訓基地,才見到了這樣的巨無霸。”田得梅說,“我當時想這么大的一個家伙,肯定不好開吧!”
2020年,白鶴灘水電站1號機組轉子迎來吊裝時刻,起吊重量高達2100噸,任何一點差池都會帶來巨大損失。田得梅白天和團隊不斷模擬轉子吊裝過程,甚至吃飯時都在討論,她用兩根筷子模擬吊裝情景,睡前閉上眼就回到操控室和吊裝現場。
田得梅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轉子吊裝,這也意味著被譽為當今世界水電行業“珠穆朗瑪峰”的白鶴灘水電站整體完工進入倒計時。在奮斗之路上,田得梅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電建工匠”“起重機械操作專業特級技師”“大國工匠”等榮譽稱號。
面對這些榮譽,田得梅說,“為祖國拼搏,我們義不容辭,為人生描繪精彩,我們不負芳華。”
圖為田得梅(左)和江文朋措。張添福 攝
在“萬里長江第一縣”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江文朋措是當地的一名輔警。談起江文朋措,治多縣鄉親都親切稱他為治多“阿甘”。江文朋措聽到杰桑·索南達杰的故事,便被他投身環保的事跡深深吸引,自此便投入環境保護,“一發不可收拾”。
江文朋措身穿便服時,帶上大號編織袋,一一清理草原上遺留的垃圾,化身守護長江源頭的環保戰士。
“干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隨后江文朋措在家鄉社交平臺呼吁、組織大家參與家鄉環保事業,于2010年成立志愿隊,志愿范圍擴展到縣城周邊及更遠的地區。
當記者問他:“這樣的公益行為,您為何能堅持下來?”
江文朋措回答:“從小父親教育我,草原是我的家,只有草原的生態好了,我們的牛羊才能又肥又壯,牧民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
與“90”后天車班班長、草原“阿甘”不同,陳永是第五批山東援青干部人才中的一員,到青海省海北州第一人民醫院進行醫療幫扶工作。
圖為“青海好人”第三季度發布儀式現場。張添福攝
陳永來到青海后克服高原缺氧等問題,迅速進入工作狀態,耐心與同事交流,細心為患者診治。海北州平均海拔3654米,海拔超過3000米的地區占全州總面積的85%以上,高原相關疾病、地方病多發,陳永帶來的先進醫術和新型治療方法治愈了很多高原患者。
一個周末的凌晨,陳永突然接到科室的緊急求助電話。在陳永耐心指導下,醫院工作人員迅速搶救,挽救了一名年僅32歲,酒精中毒并昏迷伴隨著呼吸急促的病患。
在當日的發布儀式上,現場呈現的其他“青海好人”們的故事同樣深入人心。
“歷史燭照時代,榜樣傳承精神。”尖扎縣委副書記馬金龍說,11位“青海好人”帶著他們的感人故事相聚在“黃河民宿第一村”來玉村,他們中,有以一己之力而系萬民康樂的“大國工匠”田得梅,有心懷青衿之志、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的周想,還有“天平守護人”吉毛先、“仁心醫者”陳永、大愛擔當的農牧民黨員元旦才項等等,他們展現出的590萬高原兒女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勁、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邁情懷,必將在尖扎掀起學模范、重品行、爭先進、當好人的熱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