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5日電 (許婧 謝夢圓 任新月)雖然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但在15日舉行的第35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會場內外,參會的國際知名跨國公司負責人始終看好上海,反映出國際企業家對中國經濟和上海未來的信心。
過去近30年來,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米格爾·洛佩茲多次來訪中國。他說自己看到疫情后,上海已經在迅速采取行動,全力支持企業復蘇。
“我們相信,未來上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一定會進一步增強。”米格爾·洛佩茲認為,跨國公司全球和本地供應鏈的重新布局,也為上海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和領先地位創造了良機。
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曾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見證了這座城市社會、經濟的快速變革,也體驗了其獨特的海派文化。
施銘倫表示,對太古集團來說,上海一直是中國市場的戰略中心。150多年前,太古集團就已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第一個辦事處;今天,上海仍然是太古集團在中國內地投資的重點城市。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上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877家,比去年同期增長44.2%,上海仍然是外商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布局的首選地之一。今年,上海呈現經濟加快恢復、發展質量持續提升、消費市場活力涌動的良好態勢。
泰佩思琦集團首席執行官高喬安建議,上海應大力發展時尚產業,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注入“美麗”動能。
高喬安回憶,泰佩思琦旗下首個品牌蔻馳,就是從上海開始逐漸打開中國市場的。近年來,泰佩思琦為了加強和本土年輕消費者的聯系,正大力挖掘本土創新設計師,與東華大學等中國高校合作,汲取本地市場創新靈感,泰佩思琦的本地化經歷或許可以為上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借鑒。
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可持續性是參加此次市咨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增強城市活力與韌性,科技創新應是核心引擎,與會者紛紛提及數字化和人工智能主題。
事實上,作為上海著力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人工智能相關產業在此間日益火熱。
本次市咨會特邀演講嘉賓、歐洲科學院院士漢斯·烏斯科爾特提出,上海同時擁有許多設立人工智能團隊的高校和非常多的創新型企業、產業,有條件很快成為一個人工智能產業的樞紐,工業發達、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廣泛則是上海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最大優勢。
在銀瑞達董事會主席、市咨會前主席雅各布·沃倫伯格看來,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改善、管理上海的商業狀況,幫助每個人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對上海而言,最重要的是參與到人工智能的開發過程中。
“作為跨行業的長期投資者,我們堅信創新的根本在于人才。我們相信上海將吸引更多的全球人才和全球投資者,為中國,也為全球帶來更多創新利好,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強勁動能。”雅各布·沃倫伯格說,上海取得的成就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座城市的雄厚實力和美好前景,希望上海成為一個無論中外來客都渴望留下,并甘愿為其發展作出貢獻的城市。
政府決策善用“外腦”,被外界視為上海經濟發展加速的一條重要經驗。隨著上海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和咨詢會本身影響的不斷擴大,申請加入會議的國際知名大公司越來越多,成員越來越多的背后是上海不斷開放的政策和態度。
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從2011年就代表企業參會。他注意到,通過市咨會等開放交流平臺,上海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這也促進我們更有動力持續升級中國戰略、強化中國布局。未來企業將繼續深耕中國,繼續將開放的上海作為企業‘中國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