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度身處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如今卻走到破產邊緣。近日,威馬汽車傳出申請破產的消息,不過企業還未“躺平”。昨天下午,威馬汽車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告知函稱,希望通過調整企業戰略,解決財務債務問題,獲得投資人參與重構和發展。鑒于威馬公司治理結構尚完備,具有基本自主談判能力,部分債權人也有重整意愿,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的預重整申請。
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陣營分化加劇,除了早已掉隊的威馬,曾經并列的“蔚小理”之間也拉開了差距。在比亞迪、特斯拉雙雄擠壓、傳統車企新能源業務強勢崛起的沖擊下,造車新勢力中誰能最終留在牌桌上仍存懸念。
威馬自救不成申請破產
天眼查顯示,10月9日,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為公司自身,經辦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此次破產“靴子”落地之前,威馬不斷曝出銷量掉隊、上市受挫、股權凍結等不利消息。威馬其實曾一度在新勢力車企中保持領先,其首款量產車型EX5于2018年9月上市,僅次于蔚來汽車。搶先上市后,威馬一度多月拿下新能源單車型月度銷冠,并在2019年排名新勢力銷量榜年度第二位。彼時,威馬在融資上也頗受資本青睞,2020年D輪成功融資100億元,創造了造車新勢力的最大單筆融資紀錄。
然而,進入2021年,威馬開始出現銷量掉隊趨勢,美股、科創板和港股上市均失利更讓公司狀況雪上加霜。今年以來,威馬也曾嘗試自救。上半年,公司試圖通過出海增加銷量,并聲稱收獲大量海外訂單,但此時工廠已被傳停工。今年9月,開心汽車發布公告稱有意收購威馬現有股東持有的威馬汽車100%的股權。不過,業內對這一收購能否讓威馬起死回生并不看好。如今,威馬申請破產,讓人不禁猜測收購又生變數。
新勢力品牌分化加劇
事實上不僅威馬汽車,從造車新勢力開啟量產交付的2018年至今,相互間的激烈競爭從未停歇,今年以來,品牌分化更是明顯加劇。
2018年至2020年,威馬銷量仍處于新勢力第一梯隊,其中,2019年名列第二,2020年被小鵬、理想超越,排名滑落至第四。進入2021年,新勢力洗牌加劇,此前一直壟斷銷冠的蔚來開始出現單月被小鵬、哪吒、理想等超越的情況。特別是當年下半年,“蔚小理哪”爭相邁過月銷破萬輛的分水嶺,逐步拉開了與威馬間的距離。當年,小鵬汽車首次榮膺新勢力年度銷冠。進入2022年,哪吒汽車異軍突起以15.2萬輛的成績拿下新勢力銷冠,“蔚小理”年銷量也均突破12萬輛,而威馬進一步掉隊,銷量僅為3.2萬輛。到今年,威馬汽車已經不再公布銷量成績,漸漸退出競爭格局。
但市場競爭仍在繼續。今年理想汽車憑借三款增程式車型開啟了銷量加速模式,剛剛過去的9月,該品牌月銷超過3.6萬輛,已開始向月銷破4萬輛進軍。蔚來在全系降價、縮減部分權益等措施刺激下,在今年7月也首次實現月銷破兩萬,但目前成績仍不穩定,9月銷量出現環比下滑退回月銷1.5萬輛的水平。小鵬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陷入銷量低谷,但在今年5月底推出新車型G6后,情況有所改善,最近幾月開始回歸月銷萬輛以上水平。哪吒和零跑則保持了穩定發揮,多月保持月銷過萬輛的成績。
誰留在牌桌上仍存懸念
“新勢力未來的競爭會越發激烈,誰能最終留在牌桌上仍有很大懸念。”盡管理想、蔚來、小鵬、哪吒、零跑已基本穩定在新勢力前五格局,但在汽車流通協會專家王萌看來,新勢力品牌還要面對更多外部對手,“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雙雄,傳統車企的‘新二代’品牌也在加速崛起。”
新能源汽車發展早期,多數自帶互聯網背景的新勢力具有車輛智能化、造型新潮等優勢。如今,這些優點已經漸漸被傳統車企的“新二代”品牌拿捏。在很多消費者眼里,廣汽旗下埃安、吉利旗下極氪、長安旗下深藍等品牌,已經加入了廣義的新勢力大軍。銷量則更直觀地呈現出“新二代”品牌的崛起,今年9月,埃安交付超過5.1萬輛;深藍交付超過1.7萬輛,首次實現對蔚來、小鵬等車企的反超。
縱觀幾年來新勢力品牌銷量的漲跌,有無爆款車型加持成為關鍵。例如2021年小鵬汽車崛起時,推出的轎跑車型P7帶動作用顯著,而這款車型競爭力下降后,直接導致小鵬銷量低迷。今年,理想汽車大幅度超越同期對手,也是依靠著L9、L8、L7三款車型的接連成功,從而形成了矩陣效應。深藍汽車近期銷量上揚,則得益于該品牌新上市車型深藍S7連續兩個月交付破萬輛。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當前新勢力的競爭焦點仍是產品力,核心關鍵仍是銷量數據。“相比單車毛利率,能否盡快扭虧為盈更關鍵,新勢力車企最重要的是先要更大程度地搶占市場,獲得生存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