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業務規模持續突破性增長,超材料行業龍頭——光啟技術(002625.SZ)今年“中考”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8月24日晚間,光啟技術發布上半年財報。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8.43億元,同比增長80.84 %;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66.77%,營收凈利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其超材料業務營收6.85億元,同比增幅為91.53%;研發投入同比增長74.31%。
光啟技術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模式以及業績驅動因素未發生變化。公司利用超材料技術對客戶已立項的裝備逐步實現升級替換,并深度參與新型裝備的研制,在新立項的裝備中超材料結構件產品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大幅提升裝備性能。現有裝備需求量的不斷提升及新型裝備研制轉批產的提速,驅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對超材料技術進行迭代升級,提升技術壁壘,并持續探索超材料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批產業務增速,助推業績高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光啟技術的超材料批產收入達到了6.78億元,同比增長98.24%,占超材料整體業務營收的99%,也成為了此次業績創新高的助推器。
自簽訂20億歷史最大金額訂單后,光啟技術的超材料業務就進入持續穩定的批產交付階段,去年全年的超材料批產收入達8.7億元,收入占比為92%。隨著批產規模的持續穩定增長以及其他訂單的陸續釋放,光啟技術也開始對709基地一期進行產能擴產。
光啟技術表示,709基地一期擴產區域已于近期部分投產,剩余區域在新設備全部安裝完成且調試過后方可投入生產。擴產部分全部達產后,709基地一期總產能將從原來的40噸/年擴充為60噸/年,可進一步提升公司大規模批產能力。709基地二期也于上半年正式開始建設,設計產能為100噸/年。
超材料的從0到1
光啟技術業績連續多年創新高的背后,是十余年不懈堅持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將超材料技術形成產品并大規模應用于尖端裝備領域的公司,光啟技術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超材料底層基礎科學研究和源頭創新,掌控了超材料關鍵核心技術,率先完成了從 0 到 1 的超材料工業體系構建,打通了研究、設計、制造、測試、批產的全產業鏈條,并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在全球超材料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同時光啟還起草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領域的國家標準,打破了歐美對前沿科技的技術和標準壟斷,奠定了我國在超材料技術研究和標準轉化的國際領先地位。
超材料作為一項源于本世紀的新興技術,也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新課題,涵蓋了數學、物理學、光電子學、材料科學、半導體科學以及納米科技等等。本世紀初,超材料技術就已經得到多個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尖端企業以及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并提升到戰略發展層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部分應用成果。而光啟不僅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完成我國超材料的工業體系構建,讓我國的超材料知識產權排名位于全球領先地位,更是在近年將超材料結構件產品大規模地應用于我國的尖端裝備領域,實現了超材料由“理論性研究”向“產業化應用”重大歷史性突破。
2021年,光啟用短短18個月的時間建成的全國規模最大的新一代超材料技術智能制造基地——709超材料制造中心,一期通過竣工驗收并正式投產,該基地總投資14.9億元,初始年產能為40噸,擴建后總產能達到60噸/年。
2022年1月份與客戶在成都簽訂近20億元大型復雜超材料航空結構產品的長期供貨合同,是單一客戶的單一產品訂單,不僅是公司自成立以來簽署的金額最大的單筆銷售合同,也是超材料技術在我國航空結構大部件中的成功應用。
2024年,709基地二期建成投產,建成后設計產能預計為100噸/年…
光啟技術的超材料產業化進程持續提速。
持續聚焦主航道
在超材料業務規模和效益的持續大規模增長下,光啟技術進一步調整業務結構,將資源分配更集中于增長型業務。
光啟技術發布《關于出售股權資產的議案》公告稱,將以6.37億元轉讓“浙江龍生汽車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標的公司股權,標的公司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資料顯示,光啟技術于2017年借助龍生股份曲線上市,擁有超材料和汽車零部件兩大業務,自2019年開始,公司超材料業務占比迅速上升,成為其主營業務。并呈現大幅增長態勢,而汽車零部件業務則連續放緩。2020年~2022年期間,光啟技術汽車零部件業務分別虧損了1011萬元、2661萬元以及1052萬元;而超材料業務則呈現連續大幅增長,與其形成鮮明的對比。
光啟技術表示,本次出售資產是根據公司戰略規劃和未來發展而作出的決定,有利于公司進一步聚焦超材料業務主航道,幫助公司提升盈利能力,降低經營風險,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