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百年企業的生存秘訣,堅持長期主義是一件必要做的事情。企業堅持長期主義,就意味著不能過于注重短期的利益,而為追求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打造好產品。對白酒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江小白掌門人陶石泉認為:如果我們追求長期價值,確保有一個東西不會變,那應該是優質供應鏈。
那么掌握酒類供應鏈的關鍵是什么呢?有且只有生產的源頭。
不知道是否有人還記得曾經的央視標王嗎?
他叫做“秦池酒”。
1995年,秦池酒產量9600噸,實際銷售9140噸,當年銷售收人1.8億元,利稅為3千萬,而據測算,1996年標王額在600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如果秦池最終中標,那么1996年秦池必須保證當年產、銷量要達到2萬噸,銷售收入必須突破3.6億元,否則,等待秦池的將是巨額虧損。
隨后,1996年11月8日,秦池集團以3.2億元的天價衛冕標王。要消化掉3.2億元的廣告成本,秦池必須在1997年完成15億元的銷售額,產、銷量必須在6.5萬噸以上。
于是,在外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媒體曝光下,迅速垮掉。
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白酒大規模打廣告確實可以短期快速提高銷量,但是如果沒有對生產源頭地把控力,只會死得更快。頭部白酒企業,本質上還是抓生產。
與之同樣注重廣告業務,最近幾年依靠優美的文案深受年輕人的江小白不同。江小白選擇了走向了一條,自建酒產農莊、自種紅高粱的產業發展道路。
江小白的釀造基地江記酒莊,位于重慶江津區白沙鎮。上世紀30年代,白沙鎮釀酒產業集群被一場大火燒毀;加上戰火牽連,這里的產業基礎已經被毀的所剩無幾。
但是在過去的十年里,江小白在這里總計投資了20億。江小白從上游供應鏈出發,一步一個腳印的自建起了農莊種起了高粱,一步一個腳印的建設起了酒莊開始釀酒。
目前,江小白高粱種植的核心面積達5000畝。按規劃,其示范種植面積2萬畝,帶動種植面積達10萬畝。在這里江小白的釀酒年產能10萬噸,老酒儲存6萬噸,還配備了一流的人才團隊,持續優化釀酒工藝與口感,還在重慶和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優化各項技藝研發與儲備。
曾經的荒土再次種上了紅高粱,百年的酒鎮重新釀起了清香型白酒。有了江小白對制酒源頭的大力投入,才有白沙鎮現在的重現輝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