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日訊 (記者 王文慧)2014年新三板企業數量增加迅速,市值已經突破萬億大關,交易活躍程度不斷提高,一批成功的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成功融資。新四板也隨之呼之欲出,將成為初創企業的直接融資平臺。那新三板目前的發展程度到底如何?掛牌新三板的文化企業未來又有何發展趨勢?在10月30日第四屆文化產業資本大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就“新三板掛牌后資本運營之路與并購大潮”進行了圓桌對話。
中國文化資本大會現場 圖/主辦方提供
據東方花旗證券TMT行業團隊副總裁李文介紹,從去年8月到如今,掛牌新三板的企業超過4000家,而其中掛牌新三板的泛文化企業大概86家,全國資本市場已經形成新三板、上交所、深交三足鼎立之勢。另外,新三板現有三種交易方式:競價交易、協議轉讓、做市商交易,企業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交易方式,這是主板所不及的。
雖然參會嘉賓普遍認為掛牌新三板對文化企業來說是很好的機會,一方面可以為中小型文化企業做大做強解決融資的問題,另外一面對文化企業來說也是其價值的再發現,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新三板存在泡沫,對于投資機構來說,即使投資也不一定能盈利。
對于新三板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高新投資集團董事長張寶林認為,并購整合一定是新三板的趨勢。文化企業的并購去年達到了一千億人民幣左右,但與市場實際情況相比數額還很小。而有了新三板和創業板,主板的并購趨勢又會很快地演變為若干并購的行為。
李文則進一步提出文化企業在未來會出現兩大并購整合的趨勢,一是走向像華誼兄弟(300027,股吧)這樣大型綜合傳媒集團,二是圍繞自己的上下游做小范圍的小而美的整合的企業。
另外,中信建設投行部總經理徐炯偉和陽光保險集團戰略投資中信副總裁黃興還提到了文化企業掛牌后需要考慮的問題。徐炯偉指出,市場中存在許多內容做得不錯的文化企業,但他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產品上,當公司走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如果不改變思路容易出問題。畢竟投資者需要的是能持續推出爆款的公司,而不是偶然出現的一個爆款產品。而黃興指出,做企業主要控股人或創始人,要想好企業發展戰略,或者和資本市場對接的過程中究竟該怎么走。如果不能實時調整思路,有可能在上市或者跟資本市場對接時發生沖突。所以當文化企業和資本對接時,創業者需要不斷地對資本市場的規則、法律等做足夠的學習。
掃一掃收聽李文對新三板的更多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