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10月30日電 (記者 陳悅)兩岸創意經濟藍皮書《兩岸創意經濟研究報告(2015)》(下稱報告)30日在廈門發布。報告指,兩岸創意經濟于2014年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該報告由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學院、臺灣師范大學全球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共同編撰,由分別來自海峽兩岸的學者羅昌智和董澤平任主編。這一報告作為兩岸首個創意經濟年度報告,在去年首次發布,并于今年1月入選大陸國家級文化藍皮書。
以聯合國《創意經濟報告》為范式的《兩岸創意經濟研究報告(2015)》由“總報告”、“產業篇”、“熱點篇”、“案例篇”四大部分構成。整體分析兩岸創意經濟年度進展、熱點問題、行業品牌,并解讀和展示兩岸創意經濟最新成就。
報告統計,去年大陸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為24017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為3.77%;增長速度為12.5%。臺灣地區2013年創意經濟總營業額達到7856億元新臺幣,較2012年增加2.8%,約占臺灣GDP5.2%。報告指出,隨著宏觀經濟良性運行,創意經濟政策體系基本建成,兩岸文化交流與創意經濟協同發展走向新征程,都為打造創意經濟“升級版”奠定了良好基礎。尤其是“互聯網+”和“文化創意+”,有力地促進創意產業融合發展與業態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引領創意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報告對2014年兩岸創意經濟領域的熱點進行了深度解讀:資本跨界并購,強勢入主文化創意產業;“粉絲”經濟悄然成型,“粉絲”文化產品備受青睞;“社交化”創新旅游營銷模式,“在線旅游”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阿里巴巴美國上市,新興“電商物種”煉成國際化公司都成為創意經濟發展熱點。
此外,“影一制作”成為臺灣首家掛牌上市的影視公司;臺灣最大金光布袋戲集團“霹靂國際多媒體”也于10月掛牌上市。這些“熱點”帶動了兩岸創意經濟整體發展。
報告認為,未來幾年,在兩岸創意經濟整體格局中,互聯網產業、新興“電商物種”、數字出版產業、“粉絲”經濟、信息消費與智能產業等高度關聯的產業集合體,以及特色文化產業、小微文化企業的迅猛發展,都將成為兩岸經濟重要的增長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