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一周迎來期待已久的強勢反彈后,上周市場出現小幅回調不算意外。為更好地理解未來市場的走勢,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當前市場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其實,市場之所以對此前多項政策反應平淡、卻對政治局會議反應劇烈,關鍵在于政策是否“對癥”而不在多。在長期結構性改革與科技創新外,面對當前增長和市場信心疲弱并且流動性淤積的困境,關鍵在于有效推動寬貨幣走向寬信用,而眼下最為直接的手段和抓手就是依賴房地產和中央政府加杠桿。而此次政治局會議最重要的變化,恰恰就是在房地產和中央財政方面的積極表態。因此,我們此前一直提醒投資者本次反彈行情有所不同,可以相對積極一些,市場有望實現中樞上移,對應恒指18,000-22,000點區間中樞偏上。
但是,若要促使市場出現趨勢性的突破與反轉,仍有許多工作需要解決,例如,政策有多大決心推動房地產相關政策U型轉向,政策支持節奏會是循序漸進一步步推進還是一步到位的和盤托出,以及政策全部到位后的實際效果又會怎樣等等。不過,考慮到政策已經注意到當前問題,我們并不過于擔心再創新低的下行風險,市場不至于回吐全部漲幅。因此,我們預計在更具實質性的房地產和財政政策出臺穩固市場的反彈基礎前,市場可能在相比之前更高的中樞區間內震蕩。此時,結構性啞鈴配置策略仍然奏效,不過可以適當增加對成長板塊的配置比例。
【資料圖】
正文
市場前景展望
在此前一周迎來期待已久的強勢反彈后,上周市場出現小幅回調倒算不上意外。但相比不值一提的跌幅,這一走勢卻很容易令投資者想到今年屢次出現的“沖高回落式”反彈,例如3月和6月。拋開美國信用評級下調這一雖然意外但可能并非主導的因素外,我們認為國內環境仍然主要是市場走勢的關鍵。因此,為更好地理解未來市場的走勢,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當前市場環境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其實,市場之所以對此前多項政策反應平淡、卻對政治局會議反應劇烈,本質上的原因是相通的,關鍵在于政策是否“對癥”而不在多。我們此前多次指出,在長期結構性改革與科技創新外,面對當前增長和市場信心疲弱并且流動性淤積的困境,關鍵在于有效推動寬貨幣走向寬信用,而眼下最為直接的手段和抓手就是依賴房地產和中央政府加杠桿。而此次政治局會議最重要的變化,恰恰就是在房地產和中央財政方面的積極表態。了解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市場反應如此積極。也正是基于這一考慮,我們此前一直提醒投資者本次反彈行情有所不同,可以相對積極一些,市場有望實現中樞上移,對應恒指18,000-22,000點區間中樞偏上。
但是,若要促使市場出現趨勢性的突破與反轉,仍有許多工作需要解決,例如,政策有多大決心推動房地產相關政策U型轉向,政策支持節奏會是循序漸進一步步推進還是一步到位的和盤托出,以及政策全部到位后的實際效果又會怎樣等等。最近數據顯示,2023年7月中國百強房企銷售操盤金額為3504.3億元,環比下降33.5%,同比降幅33.1%,單月業績規模創近年新低,表明需求依然不振[1]。不過,考慮到政策已經注意到當前問題,我們并不過于擔心再創新低的下行風險,市場不至于回吐全部漲幅。因此,我們預計在更具實質性的房地產和財政政策出臺穩固市場的反彈基礎前,市場可能在相比之前更高的中樞區間內震蕩。此時,結構性啞鈴配置策略仍然奏效,不過可以適當增加對成長板塊的配置比例。
國內方面,政策恢復經濟和市場信心的努力還在繼續。近期多部委密集召開會議和發布政策文件,釋放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等積極信號。房地產方面,央行表示要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民營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2]。與此同時,北京、深圳和廣州等多個城市接連表態要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鄭州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暫停限購政策對當地二手房市場的影響受市場關注[3]。資本市場方面,8月3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公告,擬自2023年10月起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由現行16%進一步降至平均13%的水平[4]。
海外方面,美國國債供給激增可能引發短期擾動,但是我們并不認為其影響會是長期持續或是主導的。美國7月非農新增就業不及預期且前值下修,勞動力需求存在回落可能,但工資增速高于預期,說明美國現階段就業供給補充不足,對工資仍有支撐。此外,8月1日惠譽宣布將美國長期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5],疊加美國財政部超預期債券供給、以及7月ADP就業數據連續第四個月大超預期,全球資產受到影響。當前美國加息預期放緩,經濟增長依然不差,且市場流動性相對穩定,此次評級下調的實質影響相對短期,后續關注其他評級機構的反應以及金融市場波動出發的連鎖反應。
圖表:受美國評級下調影響,10年期美債利率上升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認為整體上的啞鈴型配置策略仍然奏效,建議投資者可以更多關注順周期成長板塊,例如對增長和政策敏感的板塊以及未來現金流預期較好的成長股(如部分互聯網、消費、軟硬件以及部分醫療保健板塊)仍然有望帶來更大確定性。與此同時,隨著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高峰期即將到來,企業盈利有望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我們認為成長前景較為穩健或基本面有望出現反轉的板塊和個股也值得密切關注。
圖表:整體上的啞鈴型配置策略仍然奏效,但是建議投資者更多關注成長板塊
具體來看,支撐我們觀點的主要邏輯和上周需要關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 7月中國制造業PMI上升,仍位于收縮區間;非制造業PMI下行。7月中國制造業PMI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至49.3%,高于預期的48.9%。分項來看,新訂單邊際貢獻最大,環比上升0.9ppt至49.5%。需求內部結構分化明顯,內需環比改善,外需環比進一步下行,新出口訂單環比下降0.1ppt至46.3%。7月非制造業PMI為51.5%,較上月下降1.7ppt。其中,建筑業PMI下行4.5ppt至51.2%,地產及基建板塊表現不佳;服務業PMI前期基數較高,7月下行1.3ppt至51.5%[6]。
圖表:7月制造業PMI上升,非制造業PMI下降1.7個百分點
圖表:內需環比改善,但外需進一步下滑
2) 8月1日惠譽宣布將美國長期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惠譽此次下調評級主要基于美國財政和債務的部分長期問題,包括對美國未來財政狀況、政府債務高企、以及兩黨反復在最后一刻解決債務上限的擔憂。本次評級下調距離債務上限解決已過3個月,下調評級中提到的一些長期問題無法輕易短期化,同時當前加息預期已然放緩,市場流動性相對穩定,此次評級下調在短期的實質影響可能有限。
3) 美國7月非農新增就業不及預期且前值下修,但工資增速超預期。美國7月非農新增就業18.7萬人,低于預期的20萬人,前值自20.9萬人大幅下修至18.5萬人。結構上,就業仍以教育健康等服務業貢獻為主,建筑業新增就業人數也保持較高水平。美國7月非農數據再度與ADP就業報告出現較大背離。美國ADP就業報告顯示,7月美國ADP就業人數新增32.4萬人,大幅超過市場預期的18.9萬人。此外,美國7月勞動參與率為62.6%,與前值持平,失業率小幅降至3.5%(6月為3.6%);工資增速環比持平0.4%,高于預期的0.3%,同比4.4%也高于市場預期的4.2%。
4) 流動性:南向資金流入勢頭趨緩,海外主動型基金維持流出趨勢。具體看,來自EPFR的數據顯示,上周海外主動型基金再度流出海外中資股市場,流出規模為3.3億美元。與此同時,南向資金上周流入港股市場。整體來看,中國內地投資者上周買入了共計16.1億港元的港股。
圖表:海外主動型基金維持流出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基本面方面若會出臺進一步的政策舉措,市場才有可能完全扭轉當前困境、突破我們目標區間的高點。我們建議投資者短期更加關注對政策和經濟增長更為敏感的板塊,但整體啞鈴型配置策略仍然行之有效,尚未到達退出時刻。與此同時,隨著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高峰期即將到來,我們認為企業盈利有望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重點關注事件
中報與二季報業績;近期政策落地效果;中美關系;美聯儲9月FOMC會議。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