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在基金代銷業務方面又有新動作。
日前,京東上線了基金購買入口,用戶通過京東App就能夠買基金。在業內看來,京東基金入口的上線彰顯了京東對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視。
面對互聯網基金銷售領域的激烈競爭,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不同,各家機構可能會從B端和C端兩塊業務分別發力。其中C端業務競爭更激烈一些,除依托平臺本身的綜合流量外,優質的服務、清晰的定位、精準的投資建議同樣非常關鍵。
(相關資料圖)
京東App新增京東基金入口
記者注意到,近期京東App有新變化,基金頻道植入進了京東App。用戶在主頁點進“我的”頁面后,即可看到新上線的“京東基金”入口。
點擊這一功能按鈕,頁面呈現基金頻道,在”買基金 來京東”的slogan下,有“小金庫”、“穩健理財”、“進階理財”、“高端理財”等多個專區。各大互聯網平臺在今年震蕩市中主推的正收益專區,也在其中。
整體來看,京東App上的基金產品庫,涵蓋貨幣、固收、權益等多個領域,用戶可以根據自身資金性質、風險偏好、投資目標和時間周期,通過京東基金的智能推薦系統獲取基金產品推薦。對于有資產配置和組合投資需求的客戶,京東App還提供了持牌投顧機構的優質投顧服務,通過“三分投、七分顧”的服務理念,讓用戶獲得買方視角的專業投顧服務,同時提升投資體驗和投資收益。
其次,用戶可以在京東基金平臺上獲得基金的歷史表現、風險評估、管理團隊等方面的全面信息。此外,京東基金還聯合供應鏈打造投資內容生態,提供實時的市場動態、深入的研究報告和專業的投資觀點。
而在此前,京東金融App作為京東科技旗下個人金融業務品牌,打造了基金板塊,承載其基金代銷功能。京東金融App依托基金代銷牌照開展業務,旗下公司京東肯特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是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具有基金銷售牌照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據一位接近京東的知情人士介紹,2023年是京東集團成立20周年,也是京東科技旗下財富業務發展的第10年,這個時間點“基金”頻道植入了京東App,具有一定的意義。
談及京東App上線基金頻道的初衷,該知情人士稱,“京東基金致力于解決用戶的選基難題并提升投資體驗,大家伙直接在京東基金頻道購買公募基金等正規金融產品,使投資者買基金更放心、安心和省心?!?/p>
事實上,經過京東的持續發力,京東肯特瑞在基金代銷業務方面進展明顯。近日,基金業協會公布了第2季度公募基金銷售數據,京東肯特瑞非貨基金銷售同比增幅81%,增速在TOP10銷售機構中排名第一,非貨基金銷售規模達到1003億,已經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
目前,京東肯特瑞已經與超過120家基金公司的12000多支產品合作,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矩陣。在對B端方面,為了滿足線下機構的投資需求,京東肯特瑞開辟了線下交易平臺。目前,京東肯特瑞的B端客戶已經超過300家,代銷金融產品15000+。
更容易形成平臺效應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京東App的這一變化,對于提升其在線上流量中的基金代銷份額而言是很有利的,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京東金融對于把理財業務做強做大的決心。
“據了解,這個入口的開啟,在京東集團內部已經溝通了一段時間,因此京東今年可能會在入口方面做一些拉新的動作。”一位基金公司電商人士直言,“但至于其效果如何,可能還要配合市場行情開展相應的拓客活動。目前行情比較低迷,短時間內帶來的增量也許并不明顯。但從長期來看,一旦行情向好,客戶買基金的意愿增強,這一入口的上線勢必為投資者提供很大便利。”
在他看來,目前該平臺的個人客戶保有量不是特別高,有很多來自于機構客戶的保有量,現在增加了基金購買頁面,說明對個人客戶更加重視了,但從流量轉化為客戶的轉化率可能還有比較長時間的提升過程。
對此滬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相較于需要下載京東金融App才能購買基金,通過京東APP直接進入基金購買頁面方便很多。就個人使用習慣而言,一般通過天天基金和支付寶購買,并沒有為買基金而單獨下載京東金融APP的打算。
“但京東App手機上一直有,如果有吸引力的賣點,也不抵觸在京東App上下單基金產品。金融的應用場景相對低頻,功能單一,客戶在線時長有限,聚合在生活化廣域場景的同一個入口下更容易形成平臺效應?!彼M一步說道。
華南一位券商人士看來,電商巨頭發力布局C端代銷業務,行業競爭會進一步加劇,借助其擅長的電商營銷模式,能吸引相當一部分費用敏感型的客戶,尤其是對銀行、券商渠道的長尾客戶留存造成沖擊。
不過他也同時指出,相對頭部互聯網銷售平臺而言,京東足夠缺乏的轉化場景和客戶培育,且線上消費和投資理財的邏輯有較大差異,是否能快速成功還需要時間檢驗。
“總之,京東基金入口的上線進一步彰顯了京東對財富管理業務的持續發力。通過將用戶體驗置于首位,致力于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一站式基金理財服務。”他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繼雪球之后,胡錫進近期選擇入駐京東金融App。對此一位券商人士認為,“意見領袖比較適合線上銷售的模式,能夠迅速聚集客戶和創造話題,但從他過往的發文風格和人設定位來看,未來直接進行基金帶貨的可能性較小,更多還是起到吸引流量的作用?!?/p>
基金電商平臺發展迅速
京東APP新增京東基金入口引發熱議,而此前抖音申請基金銷售牌照的傳言更是廣受關注。這些背后,是互聯網巨頭們將流量轉化為收益的勃勃野心。事實上,在互聯網金融的大背景下,基金電商平臺迅猛發展。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市場上共有474家基金銷售機構,其中包括122家證券公司、115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75家城市商業銀行以及部分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
而在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分類中,基金電商平臺規模發展近年來尤為迅速。從股混基金保有規模來看,螞蟻基金和天天基金規模遙遙領先,其中,截至二季度末,螞蟻基金和天天基金股混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5545億元、4633億元,而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12667億元、6041億元。
同時,各家電商平臺依托自身資源,也逐步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格局?!拔浵伣鸱⑻焯旎饍纱缶揞^優勢突出,從客戶數量、保有規模、交易量來看,在互聯網代銷平臺中居前,天天基金也很有競爭力。而理財通、基煜、匯成、盈米、同花順、京東、雪球等平臺體量從幾百億至一兩千億不等,目前也在開拓業務?!比A南一位公募電商負責人稱。
另一方面,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不少基金公司紛紛宣布和三方代銷機構“分手”,基金公司在挑選合作電商平臺時也有其考慮。
據了解,從基金公司角度看,跟互聯網三方平臺合作,公募理論上講只要有一定規模體量,就有合作的基礎,然后就是評估在合作過程中,合作方式或者合作的重要程度。就平臺的規模維度,除了目前是否具備一個相對較高的規模,也會關注規模的增長趨勢,是否跟隨著行業的增長趨勢。
從平臺的客戶特性維度,“是機構客戶,還是零售客戶,零售客戶的話有哪些特性,比如螞蟻和天天的客戶特性就是不同的,合作過程中能否契合平臺客戶屬性,提供最適合的產品和相應的陪伴的服務。”上海一位公募電商部負責人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第三是平臺的訴求,除了盈利以外的訴求,有些是以流量為第一核心,有些以規模為第一核心,有些以收入利潤為第一核心。我們在跟平臺合作過程中,看重的點,提供的資源和方式是否契合,找到共贏點是持續合作的核心基礎?!?/p>
滬上另一位基金銷售人員介紹,一個互聯網平臺要長期成長起來,較高的客戶數,較低的獲客成本,一定的支付場景都都是比較重要的。在他們選擇合作平臺的時候,比較重視平臺的保有量、客戶數,平臺屬性(普通個人投資者/高凈值/線上/線下理財等),另外也關注平臺的風險情況,對于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平臺肯定是規避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具有流量優勢的大型互聯網代銷平臺具備明顯優勢,隨著基金銷售格局“馬太效應”加劇,將有更多中小機構出局。
C端突圍在于差異化競爭路徑
面對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尤其互聯網銷售平臺激烈競爭,各個巨頭將如何發力?未來行業格局又是怎樣的?
對此一位公募人士認為,巨頭之間的競爭,一個是在流量獲取層面,一個是在流量轉化層面。流量的獲取就是流量入口,平臺本身的綜合流量肯定是關鍵基礎,流量越大越有優勢。其次是如何把流量做有效轉化,形成比較好的流量漏斗,在用戶陪伴、用戶經營上更加豐富多元,更能提供客戶想要的產品。最后就是真正把客戶的利益放在前面,將平臺的盈利放在后面,長期一定會有優勢。
而另一位受訪人士則表示,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不同,各家機構可能會從B端和C端兩塊業務分別發力,其中B端客戶的特點決定了,這個市場的集中度不高,且市場空間還比較大,未來不太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格局,獨立銷售機構、銀行和券商都各自有優勢,對獨立銷售機構來說,可重點在賬戶系統定制、IT解決方案和行業專家支持等方面發力。
“而C端業務競爭更激烈一些”,他同時認為,“互聯網銷售機構中,純平臺模式的競爭格局比較穩定了,未來市場份額會進一步集中在少數幾家巨頭,新的競爭者想要突圍,需要找到特色的差異化競爭之路,比如基金投顧、垂直社區等?!?/p>
舉例而言,螞蟻基于支付寶,垂直屬性為支付錢包;天天基金基于東方財富網,垂直屬性是社區;理財通基于微信,垂直屬性是社交;這些垂直屬性決定了基金電商平臺早期創設發展的流量量級、客群特點、資金屬性、交易偏好等。
除這種“先天”條件決定的天然稟賦外,各個電商平臺運營團隊自上而下的發展戰略對其突圍也很重要,包括如何引進和推介產品、如何分配中心化流量資源等。
今年以來,在市場持續震蕩的行情下,既充滿機會,也充滿挑戰,公募基金發展趨勢被各方所看好,無論銀行與機構都在尋找增長突破口。
以京東為例,據了解,在過往發展中,京東肯特瑞已在基金業務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錨定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四大維度,向線上、線下、服務體驗、科技能力四個方向無限拓展,正在以充足的準備迎接挑戰。
此外,京東肯特瑞近年來一直在致力探索金融科技與業務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平臺科技優勢,以數智力量引領創新,提升自身服務用戶的能力,不斷驅動業務向前發展。
編輯/lam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