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金點睛,原研報標題《中金:中美均面臨關鍵窗口期》
上半年,美股的大多數漲幅都是由周期性成長股推動的,尤其是以大型科技股為代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3月份銀行業的波動引發了對大型科技股的追捧,使其被視為一種避險交易。科技股的優異表現延續到了第二季度,圍繞人工智能的熱潮、對美聯儲暫停加息的預期,以及美國國會通過債務上限協議的決議,繼續推動了對科技股的看漲情緒。
針對美股接下來的走勢,華爾街當前普遍有一種“高初不勝寒”的感覺,畢竟美聯儲加息還未止步、盈利修復還處于投資者的想象中,對于當前高估值存疑;也有一部分樂觀者更愿意相信企業已經歷業績底,上升趨勢形成后會更加“勢如破竹”。
進入下半年的交易時間,中金研究公司表示,對于美股,三季度依然是一個宏觀上友好的環境(通脹回落快+增長壓力小),但7月有一些“坎”要觀察確認:
當前市場仍對9月是否加息躊躇不定,測算7月中旬公布的6月整體通脹因高基數會快速回落到3.2%,但核心通脹因恰逢低基數還會在4.8~5%附近徘徊,如果超預期或給9月加息擔憂和利率沖高提供“借口”。
7月還有相對平淡的季節性,以及二季度業績期的預期兌現。
財報季疊加回購靜默期,美股能否維持漲勢?
中金研究指出,在科技龍頭再度回到新高且超買情況依然明顯的環境下,7月中啟動的二季度業績是否能夠兌現并超出預期變得至關重要。
從目前預期看,相比標普500盈利增速或進一步降至-7.1%(vs. 一季度-2.0%),市場共識預計納斯達克盈利增速或快速轉正至4.3%(vs. 一季度-9.2%)。盈利的巨大分化(價值周期向下 vs. 成長修復)也是美股今年以來顯著的結構化行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往前看,在風險溢價處于低位且無風險利率下行空間有待打開的背景下,來自盈利的支撐更為關鍵。從高頻且領先的盈利調整情緒看,納指近期持續上行,科技龍頭集中的納斯達克100則已轉正。此外,當前市場共識預計二季度MAAMNG凈利潤也將有明顯改善(二季度6.2% vs. 一季度-1.6%)。
此外,公司回購會在業績期期間暫停。雖然回購并非美股估值和表現的主導因素,但其短期變化仍值得關注(過去10年美股回購平均貢獻EPS增速8~10%,貢獻市場表現5~6%;作為美股回購主力軍的科技板塊回購平均貢獻EPS可達22%,對股價貢獻可占到11%。
公司回購行為也會受到業績期期間公司披露業績前后靜默期(blackout)的影響。公司在披露業績前兩周到披露業績后兩天為靜默期。在此期間,為了避免內部交易(insider trading)可能性,往往暫停回購。
另外,受假期等因素影響,7-8月通常是美股成交和投資的傳統淡季。回顧1996年以來歷史經驗,標普500指數日度平均成交額分別為392和364億美元(全年月度平均418億美元),這一交易特征也導致夏天往往是美股市場全年相對較弱的月份(7~9月平均月度表現0.1% vs. 全年平均月度表現0.8%)。
綜合來看,中金指出,當前過高的估值和過低的股權風險溢價意味著后續盈利對美股的貢獻將尤為重要。預計短期內或維持震蕩,二季度業績能夠在已經很高的預期上滿足更多的市場期待是短期走勢關鍵。
基于上文分析,該機構認為,面對美國7月核心通脹低基數的噪音和中國關鍵政策窗口的兌現期,7月維持當前配置按兵不動或是最優選。不過,如果美股和美債因此出現明顯回調,反而可能提供更好再介入時機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