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傳統天然氣旺季的臨近以及受疫情大流行后的經濟復蘇影響,歐洲消費者對天然氣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天然氣行業的供需錯配加劇,直接表現為歐洲天然氣價格近期持續攀升。
針對近日歐洲出現的天然氣危機,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能源問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由婷表示,歐洲天然氣價格“瘋狂”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但價格的大幅波動始終脫離不了“供需”二字。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今年冬季天然氣資源短缺、價格高企的情況不會變化,緩解此情況最直接的辦法還是盡快推動俄羅斯的補充供應。
天然氣價格走高助推電價高企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由于天然氣消費量激增,供應缺口增大,法國10月的天然氣價格環比上漲超10%,自五月以來,價格呈直線上升趨勢。德國數十家天然氣供應商也在秋季提高了價格,平均漲幅超過10%。今年以來,被視為歐洲基準的荷蘭TTF中心的天然氣期貨價格已上漲超過250%,僅8月以來就上漲70%。
而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端,英國的處境更為艱難。繼9月下旬各大城市九成的加油站宣告燃油售罄后,英國的天然氣供應也面臨難題。據英媒報道,作為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之一,英國85%的家庭都使用天然氣取暖,而如今天然氣庫存告急則拉高了家庭的能源支出。
此外,據報道,由于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進一步向下游企業傳導成本壓力,許多規模較小的英國供應商不堪重負已經宣布破產,市場預計約150萬用戶受到影響。
天然氣價格持續走高是歐洲電價維持高位的重要原因。由于天然氣發電在歐盟多國均占重要比重,因此天然氣價格的急劇飆升也使得電價大幅攀升,并跳漲到歷史高點。
歐洲多國對天然氣價格的波動敏感性很高。德國和英國下個月的電力價格都將創歷史新高。據法國消費者團體預估,今年法國家庭的平均電費將比去年增加150歐元左右。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日前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對歐洲國家天然氣儲存水平低的擔憂可能會加劇,從而導致電價持續走高,“歐洲電價正面臨一場風暴”。此前高盛曾警告稱,電價的飆升將提高歐洲冬季停電的風險,并進一步推高能源價格,加劇對通脹的擔憂,并使企業本已在原材料方面承擔的成本不斷上升。
市場緊張情緒或持續整個冬季
近期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由多種外部因素造成,包括解封后經濟重啟導致需求增加、歐盟碳排放配額限制等因素。
供需失衡是本輪天然氣價格猛漲的最主要原因。由婷指出,從供應側看,最大的因素來自俄羅斯,“由于北溪2號的管道建設已近完成,但因為美國和歐盟內部的反對聲音,始終沒有項目投運的后續計劃。俄羅斯因此拒絕增加天然氣供應來施壓歐盟,以加速北溪2號項目推進。”由婷說道。
由婷認為,造成供給短缺的第二點原因是,8月底艾達颶風對墨西哥灣地區的油氣產能的破壞比預期更嚴重,恢復尚待時日,“目前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供應減少到連俄羅斯的補充都難以實現,這也給歐盟提了個醒,就是美國的現貨液化天然氣并不足以應對短期的供應沖擊,尤其是還有亞洲買家的直接競爭”。
從需求側看,由婷認為后疫情時代經濟重啟推高了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英國伍德麥肯茲咨詢公司專家日前還指出,受今年冬天寒流影響,歐洲國家進入供暖季后,預計屆時能源需求將大幅增長,歐洲恐面臨能源危機。
其次,歐洲各國正面臨能源轉型,逐步減少對煤炭的依賴、限制碳排放配額成為共識。由婷認為,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尚不能在能源結構中成為短期主力,而歐盟開始對部分商品征收碳稅,因而污染更少的天然氣被視作能源轉型的理想過渡。
不過,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爾金都近期指出,歐盟在能源轉型方面的做法值得商榷,他認為現階段能源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的溢價——“過渡溢價”。這意味著,能源轉型正在使能源價格變得更高。
CNBC日前援引能源分析師的話警告稱,市場的緊張情緒可能會持續整個冬季。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在9月指出,能源價格的上漲可能會持久,尤其是在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
對此,由婷指出,盡管相比于石油,天然氣的產能恢復要快,但供應短缺已經形成,當前全球的天然氣供應情況還難以填補歐洲天然氣缺口,“至少今年冬天資源少、價格高的情況不會變化,緩解此情況最直接的辦法還是盡快推動俄羅斯的補充供應”。